2019-05-29 15:04 瀏覽量:2901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日前,圣濟堂(600227,SH)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貴州圣濟堂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濟堂制藥)的保健食品生產線,因不符合相關規定不能復產。如果該生產線截至2019年底依然不能恢復生產,預計將減少圣濟堂本年度營業收入7000余萬元,減少凈利潤2829.50萬元。
圣濟堂2018年財報顯示,保健食品是其近年來增長較快、毛利較高的業務板塊。
去年保健品業務增速亮眼
圣濟堂披露,在該生產線未能通過現場核查后,公司曾尋求在目前的廠區內新建提取生產線,但因廠區處于貴陽市“兩湖一庫”水源保護地,不得再新設中藥提取生產線。因此,公司仍在繼續選址建設新生產線。目前,尚未選擇到符合生產需要和達到環保要求的廠址,該項工作仍將繼續實施。
圣濟堂該生產線停產源于2018年11月。該生產線原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木崗工業園區,但其注冊地址卻位于貴陽市清鎮市醫藥園區。由于證照地址與生產地址不統一,該生產線被要求整體搬遷。
但在該生產線搬遷至新地址(清鎮市醫藥園區)后,卻又出現了違反《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的情況,即“保健食品提取線不得與藥品原料提取線共線生產”。
在首次搬遷時,圣濟堂曾披露,該生產線主要生產圣濟堂牌衡之源膠囊、溢源膠囊、壹力源膠囊和壹源清膠囊等4種保健食品,年產量約為280萬瓶(萬盒),年產值約為9000萬元。
在搬遷生產線前,圣濟堂制藥是否不清楚《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中有關于“保健食品提取線不得與藥品原料提取線共線生產”的規定?
圣濟堂投資者關系熱線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只知道圣濟堂制藥的生產園區位于清鎮市醫藥園區,不清楚圣濟堂制藥在搬遷生產線前是否知曉這一規定,“我們只知道結果和(圣濟堂)制藥那邊告訴我們的原因”。
圣濟堂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圣濟堂制藥銷售保健品及食品243.28萬盒,同比增幅55.49%,上市公司層面,保健品及食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465.2萬元,營收同比增62.05%。同時該業務毛利率達82.28%,僅次于西藥業務的毛利水平。
高價標的3年未實現業績承諾
2016年,尚未更名的赤天化(圣濟堂前身)作價19.78億元向漁陽公司收購圣濟堂制藥100%股權,當時曾因標的股權在兩月內增值百倍引起市場熱議。
漁陽公司曾承諾,圣濟堂制藥2016至2018年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1.5億元、2.1億元和2.6億元。但被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后,圣濟堂制藥的業績卻不達預期。
2018年,貴州證監局還曾曝光,圣濟堂涉嫌虛增收入以踩線完成業績承諾。經修正后,2016年至2018年,圣濟堂制藥業績完成率分別為62.23%、84.93%和78.45%,連續三年未完成業績承諾。
圣濟堂表示,圣濟堂制藥業績承諾未完成主要是受外部不可控因素影響所致。
但圣濟堂最新出爐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8.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高達1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