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24 09:47 瀏覽量:26999 來源:農民日報
河北省巨鹿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主抓手,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以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完成任務縣創建為契機,高位推進,聚能融合,堅持一盤棋、一張圖、一股繩一以貫之推進,走出一條一體推進、一體建設、一體發力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路,繪就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農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優美環境帶來的美好生活。
三百米見綠 五百米見園
“鄉里鄉親一起來小游園遛彎、健身,晚上還有廣場舞……”自打今年春天小游園建成后,巨鹿縣王虎寨鎮張莊村71歲老黨員張平軍感覺村里的生活品質一下子提升不少。
令張平軍津津樂道的村里公園其實并不大,但是這里花卉、綠植錯落有致,旁邊還設置各種健身器材。張平軍樂呵呵指著小游園旁邊微波蕩漾的魚塘說,過去的臭水坑現如今改造成小魚塘,年初還放入5000尾花鰱魚,今年春節村里還指著魚塘發福利呢。
“要讓農村群眾出門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巨鹿縣委書記孫葆祥告訴記者,生態宜居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目標,要做好“綠、水、凈、暢”四篇文章,要讓鄉村看得見綠、看得見水。
2019年初,巨鹿縣研究制定人居環境整治“1+10”實施方案,將農村主街道硬化、連村路改造提升及胡同硬化和危舊房屋拆除、公園建設、污水治理、垃圾處理鞏固提升、改廁工程、村莊綠化、美麗庭院創建、村莊美化、“千湖之縣”建設等十大項專項行動融為一體,整體推進。現如今,巨鹿縣各鄉鎮、村根據本村地理特點、民俗文化、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在拆除的危舊房屋地基上,科學謀劃小游園、小菜園、小樹林、小果園、小林蔭式停車場“五小”特色公園建設。
據統計,巨鹿縣全縣共拆除危舊房屋9400多處,建設“五小”特色公園2800多個。現在,村民出門“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的心愿不再是夢想。
坑塘治理好 河渠重相通
巨鹿縣過去是“河渠相通、渠塘相連、村村有湖”的千湖之縣,為恢復曾經的水生態畫卷,巨鹿縣去年以來開展全縣域河渠坑塘綜合治理,對全縣所有坑塘進行摸底、建立臺賬,全部納入改造提升規劃,編制《巨鹿縣水系水網規劃》,巨鹿縣充分利用引江水、引黃水過境時機,積極協調,向縣境內最大限度調水、蓄水,今年已集蓄水3000萬立方,年內要改造治理坑塘100處,2022年分步完成全縣坑塘治理。
巨鹿縣環城水系張莊村段400多米河道已經建成蓄水,水面面積有30多畝,村委會在邢臺市移動公司駐村幫扶干部支持下,投放5萬尾草魚,村里23戶貧困戶輪流負責看護和割草投喂,目前最大的已有1斤多重,預計今年春節上市時,全村貧困戶可人均分紅6000元左右。
與此同時,巨鹿縣堅持把坑塘治理與全域旅游相結合,注重挖掘生態效益,延長旅游產業鏈,大力促進農村坑塘資源化利用、景點化發展,打造柳洼、崔寨、洪水口等一批水景觀,讓農村廢舊坑塘變身生態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風景線。
垃圾細分類 鄉村美麗了
“過去,村里的街道路肩沒硬化,路邊雜草叢生,亂堆亂放,交通也不方便。現在,村頭的垃圾清理出來了,路肩硬化了,路邊種上樹了,環境變了。”西郭城鎮柳洼村姚現國說,“現在大家的環保意識提高了,誰再隨便丟垃圾,自己都覺得臉紅。”
柳洼村是巨鹿縣最早實踐垃圾分類管理的村莊,目前全村已實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有效分類,村里街道上每隔一段都會擺上4個垃圾桶,分別表明垃圾分類的屬性,便于村民識別。村民家里配發相應的小垃圾桶,采取上午和下午每天兩次收集,由保潔公司車輛清運。
巨鹿縣充分利用多種載體深入宣傳,通過發放垃圾分類明白紙、倡議書等確保垃圾分類常識深入人心,提高群眾垃圾分類意識。該縣城管局環衛科謝躍東介紹說,通過精細化管理,全縣建立起收集、清運、處理為一體的垃圾治理體系,街道日常保潔、洗掃車每天兩遍清掃。另外,新建改建6個垃圾中轉站,新增配套垃圾箱200個、240升垃圾桶5000個。實行“定點投放、定時清運”垃圾收集、轉運模式,確保農村垃圾日產日清。
為更好維護人居環境建設成果,巨鹿縣還積極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村民環境衛生意識。設立保潔員、垃圾撿拾員、護林員等就業扶貧崗位,不僅保證建設效果,提升貧困群眾產業扶貧覆蓋率。目前,已聘用547名貧困群眾從事“五小”公園建設、管護、保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