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29 09:18 瀏覽量:19089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分布在城區街頭巷尾的食品流動攤販,雖然方便了群眾的生活,但因其無固定經營場所、流動性強、分布散、衛生狀況差,造成難以監管,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難點和痛點。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從群眾最關心和最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牢記監管使命,多措并舉,加強對食品攤販進行管理,消除監管盲區,努力筑牢織密食品安全監管防線。
一是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對縣城各大廣場、中小學周邊等流動攤販相對較集中的路段進行拉網式排查摸底,對經營戶的姓名、身份證、住址、經營范圍,經營地點等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二是加強宣傳,強化自律意識。流動餐飲經營戶分布散,經營時間靈活機動,缺乏有效監管,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經營者食品安全常識、規范采購、儲存、加工等環節上的安全意識,自覺增強經營戶的自律意識。
三是規范管理,確保食品質量。考慮到流通攤販有存在的現實需求,按照《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食雜店小攤販管理條例》,泰和縣局采取簡化手續、免費辦證、免費培訓等服務保障措施,積極引導經營者持證經營。在流動攤販密集地段規劃設置兩個流動餐飲經營示范攤位區,使食品經營戶在劃分攤區持證合法經營,強化對食品流動攤販的整治力度,增加巡查頻次,提升監管水平,確保食品質量。
四是明確責任,突出日常監管重點。明確餐飲食品攤販業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重點檢查食品攤販經營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識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證、進貨單據留存、操作規范等方面對食品攤販進行規范。
泰和縣市場監管局以主題教育為契機,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專門召開黨委會議研究部署流動攤販治理工作,踐行“在服務中監管、在監管中服務”的理念,積極創新探索監管模式,不斷規范和提升流動攤販經營行為,提高廣大消費者的滿意度,把百姓的“報怨聲”變成了“點贊聲”,使城市的整體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上一篇:桂林米粉亮相2019全國糖酒會
                                    下一篇:廈門兩家輕食店被暫停外賣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