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观看黄色av,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麻豆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綜合 > 正文

蝗群壓境,會否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2020-02-18 12:34   瀏覽量:27763     來源:中國科學報

  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預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FAO警告稱,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境內沙漠蝗的規模和破壞力,使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2020年春季,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可形成群居型蝗群,并可擴散到緬甸西南部。

  不排除沙漠蝗從緬甸遷入我國的可能性

  據報道,4000億只蝗蟲已到達印度拉賈斯坦邦。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稱,“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另外,即便遷入我國邊境省份,也很難再繼續侵入到我國內陸地區形成危害。”

  國科農研院特約研究員張鑫也認為我國西部邊境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橫斷山,連同緬甸西北的若開—那加山脈,構成了一條天然屏障,應該能有效阻斷沙漠蝗東遷對我國造成直接威脅。

  不過,張澤華強調,在沙漠蝗發生比較嚴重的年份,蝗群會從印度向南、向東擴散到孟加拉國和緬甸境內。“如果擴散到這個區域,向我國云南南部遷入的風險會增大。”

  中國農業大學昆蟲系教授石旺鵬分析,東北非和中東蝗群正在大規模擴散和遷移,有些蝗群已經開始產卵,經過1~2個月的發育將進一步形成新蝗團和蝗群。部分蝗群從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區又遷飛到也門和安曼等,形成新的災害。

  緬甸離我國最近的距離約100~200公里,同等海拔高度區域最近距離約1000公里。沙漠蝗到達緬甸后,張澤華提醒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時間點。

  第一個是5月份。“如果在印度、緬甸有數量較大的遷飛種群,加之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那么蝗群在700hPa高度(平均海拔3000米)翻越橫斷山脈的機會大增,遷飛進入我國云南境內可能性較大,在季風作用下,甚至還會進入到廣西、四川。”

  第二個是6~8月份。如果印度、緬甸沙漠蝗得不到控制,災害持續暴發,“下一代成蟲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共同作用下,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陡然升高”。

  據石旺鵬說:“不排除蝗群從印度西部向東遷飛,進入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侵入我國云南、西藏、廣西等地,進而擴散到全國其他適生地區的可能性。”

  張鑫認為,一旦印巴兩國達到沒食物可吃的境地,蝗蟲很有可能再次遷徙。除前述路徑外,也可能繞道中亞進入我國新疆,但概率極低。

  高度重視對糧食安全的潛在威脅

  張澤華認為,沙漠蝗在今年形成如此大規?;葹挠袃蓚€原因。“首先,沙漠蝗前年和去年發生的基數比較大,產卵數量大。其次,今年非洲發生區形成了比較大的降雨,使得沙漠蝗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孵化,從而形成龐大種群。這使得沙漠蝗抵抗天敵的能力變強,人類的防治措施來不及實施。”

  “過度放牧破壞了非洲草原生態系統,也是主要原因。”石旺鵬說。

  面對蝗群大軍壓境,我國糧食安全是否會受到影響?張鑫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次蝗災很有可能進入不了我國境內,或者極有可能只有部分蝗蟲能進入我國云南、廣西或新疆等地,對我國糧食安全起不到威脅作用。

  的確,我國(除西藏)的內陸地區,近30年來沒有沙漠蝗分布及為害的報道。相對于直接的農業生產影響,令張澤華更為擔憂的是,“一旦沙漠蝗侵入,將面臨發生規律未知、監測技術缺乏、防控困難等諸多不確定性,并有可能對我國糧食生產安全、草原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張鑫建議,要高度重視蝗災動向,加強統一領導,實時動態監測,做好物資儲備,制定防控預案。同時,建立國際合作溝通機制,加強科學研究力度,共同應對威脅。

  全球氣候變化給治蝗帶來挑戰

  據悉,我國境內分布的蝗蟲有1000多種??沙蔀牡幕认x有50多種,分為兩大類,一類能夠遠距離遷飛;另一類不能遠距離遷飛,但經常性成災,在14個省區草原上發生比較嚴重,有時也會遷入農田為害。

  我國蝗蟲災害發生面積最高近3億畝,平均1.5億畝,年均損失18億元,曾對我國糧食生產和草原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近年來,我國蝗蟲防治比較成功,堅持實時監測,一旦發現及時防控,對農田危害比較小。”張澤華介紹,我國的治蝗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控;原則是飛蝗不起飛成災、非遷飛蝗蟲不擴散為害、境外遷入蝗蟲不二次起飛為害。

  石旺鵬說,我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蝗災監測和防控體系。國家防蝗指揮部負責領導全國蝗蟲的監測和防控工作;各級政府成立了防蝗站,負責本地區蝗蟲監測和防控工作,并上報國家防蝗指揮部;國家防蝗指揮部統一調配救災資源,保證蝗災實時可控。

  在防治方面,當種群大暴發時,會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控;如果蝗蟲發生不嚴重,則采用天敵、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

  “我國在蝗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生物防治和生態治理等方面積累了充分經驗。”石旺鵬說,我國農業植保部門正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蝗蟲委員會及相關國家合作,實行信息互通,聯合監測、聯合防控,協助他們調查監測數據分析和防治新技術等,組織相關專家討論制定應急監測防控方案等。

  不過,張澤華說,目前草原上蝗蟲發生面積還比較大,每年防治面積僅占發生面積的30%左右,留下的隱患比較多。“草原蝗蟲防治任重而道遠。”

  “盡管蝗災對糧食安全目前沒有威脅,但潛在的風險還是有的。”張澤華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原來不該發生蝗災的地區,現在適合蝗災發生了,蝗災發生區擴大。他建議,加強氣候變化對蝗災發生規律影響研究,開發智能化監測預警技術和設備,研發新型微生物治蝗專用藥劑,建立綠色可持續防蝗技術體系。

  對于境外遷入性蝗蟲,我國還應加強國際信息溝通與合作,嚴密監控蝗蟲遷飛路徑,一旦發現遷入種群,緊急啟動防控預案,及時做好防控工作。“把好中蒙邊界的北大門,中哈邊界的西大門,中緬、中印邊界的南大門。”張澤華說。

分享到:

上一篇:《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發布
下一篇:應高度警惕非洲沙漠蝗乘六七月季風侵入我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