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15:26 瀏覽量:2085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初步核算,2020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2019年中國一季度GDP增速為6.4%,全年增速6.1%。而2020年,作為最早接受疫情沖擊的國家,中國經濟承受巨大壓力。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17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防范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二季度經濟會明顯好于一季度
從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如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1%,降幅比前兩個月收窄12.4個百分點。
二是就業物價總體平穩,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9%。其中,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3%,漲幅比2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122.5%,其中3月份上漲116.4%,比2月份回落18.8個百分點。毛盛勇解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漲幅回落,特別是包括豬肉在內的食品價格同比價格漲幅回落、環比下降,說明食品供應比較充裕、社會物流比較暢通。
三是產業升級持續發展,以新產業、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逆勢增長。如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月份增長了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4個百分點。
四是脫貧攻堅扎實推進,今年一季度下達中央扶貧資金1396億元,部分貧困人口比較多的一些地區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名義增長,明顯高于全國水平。
五是回升的態勢有望延續“,從目前調研和了解的情況來看,4月上旬進出口的形勢比3月份進一步有所改善。特別是前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幫扶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幫助推進復工復產的政策舉措,在不斷顯效”,毛盛勇如是說。
一季度數據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二季度能否成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拐點?對此,毛盛勇表示,從目前經濟運行情況來看,3月份比1—2月份明顯改善。“3月份這種改善的勢頭應該是能夠延續下去,特別是隨著復工復產加快統籌推進,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斷出臺,二季度會明顯好于一季度。如果全球疫情控制比較好,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更好,我們的目標就是力促全年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
此外,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會降到1.2%,毛盛勇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當前國際疫情蔓延的態勢以及當前全球經濟的表現,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進行大幅度下調,預計全球經濟今年下降3%,中國增長1.2%,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里少數預計為正增長的國家之一。“同時我還注意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9.2%。我的理解是,今年和明年如果平均起來,應該在5%以上,或者可以理解為,中國經濟因為疫情影響帶來一些損失,一些經濟活動被壓抑,可能會在明年更好地釋放出來。”
后疫情期消費會逐步企穩回升
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下降15.8%,降幅較前兩個月收窄4.7個百分點;商品零售下降12.0%,降幅比1—2月份收窄5.6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下降44.3%,商品零售下降15.8%。
“從一季度情況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下降的且下降幅度較大。但是,從3月份來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都在推進,3月份市場銷售情況比1—2月份降幅明顯收窄。”毛盛勇認為,一季度消費確實受到了一些抑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網上零售仍然保持了比較好的韌性。互聯網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深入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行為。網上消費速度增長相對更快一些,占總體消費的比重還會逐步提升。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前期壓抑的一些消費行為后階段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補,消費會逐步企穩回升,新型消費會表現更加強勁。我國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而且推動未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消費的擴張。居民收入只是影響短期消費的因素之一。
下一階段,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居民收入增長也會逐步好轉,從消費意愿來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比較強烈的,消費結構總體升級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毛盛勇說“,下一步,要加大各方面的政策力度,釋放消費潛力。近期我國有些地方政府試行發放消費券政策,從浙江、江蘇等地來看,消費券對擴大當地居民消費、促進市場活躍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
疫情是突發公共事件,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因素沒有變。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的基本特點不會改變。從要素支撐來看,產業基礎比較好,配套能力比較強,勞動力比較充裕,人力資本不斷積累,還有物流、交通設施等效率都比較好,這些能夠有效支撐經濟的中長期增長。同時,持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創新,不斷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潛力和活力。“所以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短期的沖擊就發生變化。一季度經濟總量下降6.8%,我們要用平常的心來看待,要綜合疫情沖擊、外部環境變化、自身產業體系優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來看。”毛盛勇說。 (韓松妍)
上一篇:專家從六方面解讀 穩住經濟基本盤 兜住民生底線
下一篇: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迎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