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16:19 瀏覽量:1218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如今在市場上,隨處可見進口水果,越南金桔、南非火參果、日本一騰蜜瓜……名字就夠稀奇,再加上賣相也不錯,價格自然不便宜。
不少消費者覺得,這樣的水果絕對是“高品質”了,自己吃著放心,送人也有檔次。不過,這些所謂的“進口水果”真的是從國外進口的嗎?它們能不能讓人吃著放心呢?

“日本青提”實為國產 涉嫌虛假宣傳被立案調查
近日,在南京市多家水果店和銷售水果的超市內,日本晴王葡萄、日本靜岡網紋瓜、美國檸檬等許多沒有進入我國檢驗檢疫準入的新鮮水果種類輸出國家、地區(qū)名錄中的水果出現,而且售價不菲,一串葡萄標價近千元。某超市工作人員在向消費者推銷時說:“那個是980元一串,日本晴王。”
經過市場監(jiān)管部門調查核實,這些水果并非進口,而是國產。南京市玄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新街口分局工作人員說:“當時在超市發(fā)現這個來源不明的水果,立即要求下架處理,并且供貨商也承認,他們的水果是國內云南采購過來的。被以涉嫌虛假宣傳進行立案調查。”
批發(fā)商聲稱“原裝進口” 無法出具相關證書
那么,這些所謂的“洋水果”,究竟來自何處呢?據知情者稱,在南京多家水果批發(fā)市場,出現了這些進口水果的身影。在南京市江寧區(qū)某大型水果批發(fā)市場,多個攤位都在銷售美國車厘子、越南金桔等進口水果,批發(fā)商說,這些水果都是“漂洋過海”進入我國境內的,攤主均表示:“是原裝進口的。”
然而這些水果在2018年10月國家海關總署發(fā)布的《獲得我國檢驗檢疫準入的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qū)名錄》中并沒有出現。我國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進口水果種類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必須經過海關檢驗檢疫準入才能進入我國,因此市面上能買到的,有兩種可能:一是假冒,二是非法入境的。那么,這些所謂的“洋水果”是從哪兒來的?消費者購買的這些水果會不會存在問題呢?
根據我國相關法規(guī),進口水果必須有海關簽發(fā)的動植物檢疫許可證和輸出國家、地區(qū)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并保存相關的進貨單據,以便對水果來源進行追溯。江寧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在這一處批發(fā)市場檢查時發(fā)現,大多數的商販都無法出具相關證書。
南京市江寧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市場科副科長何亮表示:“目前來看,這個市場確實有一些商戶稱是進口的,但它不在海關進口名錄中,要通過調查這個貨是從哪來的,其產地究竟在什么地方。”
何亮表示,待確定這些水果來源后,方能確定這些所謂的“洋水果”到底是走私的,還是虛假宣傳。“剛才我們看它雖然有一些日文、英文,但包裝盒上的產地就是在國內種植的,品種可能是國外品種,牽涉到可能虛標產地。如果是這種情況,會依法進行處罰。”
“洋水果”名不副實 消費者可投訴維權
那么,如果這些“洋水果”真的名不副實,商家要承擔什么責任?消費者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江蘇泓遠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紫艷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也規(guī)定,偽造產品產地的,將面臨被罰款的處罰:“會被處以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且會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會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jié)嚴重的,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同時,這屬于欺詐行為,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去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接受服務或商品的三倍。”
李紫艷律師說,倘若這些“洋水果”是非法進口而來,將涉嫌走私,情節(jié)將更為嚴重,或因數額較大構成刑事犯罪。
律師提醒,這種假“進口水果”,不但會讓消費者花“冤枉錢”,而且可能因為未經過檢驗檢疫而存在有害病菌。消費者如果購買到,可以通過消協、工商部門或是法律途徑投訴維權。(趙雪子)(中國食品網轉載發(fā)布)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檢查流通環(huán)節(jié)及保障駐會食安
下一篇:注重品質加政策紅利智利食品中國市場“熱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