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0:07 瀏覽量:1936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對于直銷領域的整治,沒有最嚴,只有更嚴。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針對直銷行業有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商務部已經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正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保健市場整治工作。“我們將全面梳理排查全國直銷行業情況,加強直銷企業管理,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經營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堅決依法依規進行處置,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高峰表示,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商務部將推動完善直銷相關的法規制度,建立直銷企業和主要從業人員信用“黑名單”制度,加大違法失信的成本,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打擊非法營銷“大網鋪開”
早在2005年,我國就頒布了《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其中對直銷與傳銷做了明確的區分。因為直銷是一個涉眾行業,所以我國對直銷行業的管理十分嚴格的,企業運營直銷必須拿到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經營許可證”,又叫“直銷牌照”。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不得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作為成為直銷員的條件——不得繳納人頭費、入會費。直銷員的工資來源,只能和銷售額掛鉤,直銷人員的業績收入不得與發展的下線銷售人員有利益關系。直銷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報酬只能按照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報酬總額(包括傭金、獎金、各種形式的獎勵以及其他經濟利益等)不得超過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收入的30%。
然而,部分直銷企業急功近利,打法律“擦邊球”、觸碰行業“高壓線”,在已經獲得直銷牌照的情況下做出違法舉動或無視經銷商違規操作的行為,比如,通過已加入者依靠“推薦”下線人頭來獲取高額獎金,靠拉人頭賺高額獎金,同時,通過虛假、夸大宣傳吸引消費者甚至以直銷的名義進行傳銷活動。虛假宣傳的違法成本極低,銷售上萬件商品,或許只有幾件商品涉嫌虛假宣傳被退換,而收益卻極高。同時,傳銷的違法成本就更低了,很多直銷人員堅信,只要鬧得不夠大,執法機關是不會主動查處的。
也就是說,直銷牌照不僅是行業內的一個約束,同樣成了部分企業非法營銷的“免死金牌”。為此,即便一個直銷牌照起碼要有能力上繳2000萬元的保證金,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8000萬元,依然有無數的企業前赴后繼,向牌照發起沖擊。
據媒體報道,全國有91家持牌的直銷公司,其中內資企業58家,外資企業33家。而隨著整治力度的加強,自2017年開始,商務部就收緊“口袋”。截至2018年年底,兩年間只發了3張直銷牌照,其中,2018年更是只發了1張。
建議理順直銷許可淘汰機制
同樣,假直銷與真傳銷一直糾纏不清,而擁有直銷牌照企業的違法行為既影響了直銷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又損害了大眾的合法權益,讓合法直銷蒙上一層灰。為此,政府在打擊傳銷的同時,也在加大對規范直銷的治理力度。
自2018年末“權健事件”引發的社會廣泛關注開始,直銷行業存在已久的種種“灰色”行為被一一揭秘出來。單單2019開年來,眾多直銷“巨頭”也紛紛身陷丑聞之中,與此同時,從中央部委到地方,一場直銷亂象整治的“攻堅戰”已全面打響。
今年1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其中,衛生部門將嚴厲查處各種假借健康講座進行免費體檢、以中醫預防保健名義進行非法診療等行為;工信部門將嚴查利用騷擾電話進行保健品推銷;民政部門將重點對養老服務場所和設施進行排查,嚴禁假借養老服務場所進行保健品推銷;商務部門將嚴格直銷行業市場準入,整治直銷市場秩序。旅游部門將重點查處利用低價旅游推銷保健品的行為。
此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商務部剛剛對91家直銷企業召開集體約談和提醒告誡會。相關人士表示,對于整改落實不到位、效果不明顯、問題相對集中的企業,政府監管部門將不定期集中約談,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懲戒。據了解,其中的懲戒之一就是吊銷企業的直銷牌照。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規定,吊銷企業直銷經營許可證的依據早已存在。如今,針對直銷行業有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商務部開始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有專家表示,考慮到直銷行業的亂象,在暫停審批之后,應理順直銷許可淘汰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強化后置監管。對于違法違規企業,要堅決吊銷直銷牌照,形成懲戒效力。
相關鏈接
直銷行業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在我國,直銷行業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開始階段(1990年—1994年)
我國直銷市場起步較晚。直到1990年11月14日,“雅芳”的入駐,才標志著國內直銷行業的開始。安利、完美等相繼出現。
整頓階段(1994年—2005年)
由于直銷行業發展迅猛,引起了無數掘金者關注的同時,市場開始出現傳銷。直銷行業遭此連累,發展步履放緩。對此,國家有關部門連續出擊,打擊傳銷。
發展階段(2005年—至今)
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禁止傳銷條例》《直銷管理條例》兩大條例。至此,直銷行業終于擁有了法律武器,迎來春天。此后,直銷拿牌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蔓延發展。越來越多的民族大企走向了“拿牌”的道路,國內直銷行業在法律的保障下,不斷發展壯大。
《直銷管理條例》指出,為規范直銷行為,加強對直銷活動的監管,防止欺詐,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制定本條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直銷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直銷產品的范圍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直銷業的發展狀況和消費者的需求確定、公布。(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