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15:08 瀏覽量:25818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王 磊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正逐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已實現抽檢數據風險管理”“中國已掌握油脂酸價檢測新技術”……10月30日,在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上,一張張中國面孔,一句句中國聲音,一個個中國方案,彰顯著中國在推動全球食品安全發展方面的大國擔當。
“中國既要食品數量安全,也要質量安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顧紹平介紹,目前我國共有食品生產企業15.3萬家、餐飲企業531.4萬家、食品銷售者902.2萬家。2018年,中國食品工業收入9.02萬億元,餐飲收入4.27萬億元。中國人每天消費食物20億公斤。“中國的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從2011年起,中國就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農產品進口市場。2018年,中國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食品,同時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食品、化妝品179.5萬批次,同比增長了10.14%;同時,已退運或銷毀處理來自76個國家或地區的23類產品1303批。
“中國將堅決落實‘四個最嚴’,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工作,促進全球食品貿易持續健康發展。”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一級巡視員唐光江堅定地說。
酸價是食用油脂安全指標之一,常用檢測技術是非特異性的酸堿中和滴定技術,結果易受干擾。豐益全球研發中心主任、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曹文明運用游離脂肪酸的特異性顯色技術,采用比色法測定酸價。“無需滴定操作技術和昂貴的檢測儀器,每次檢測僅需1克油脂樣品、5毫升有機溶劑和8分鐘時間,就能得出準確結果。”曹文明說,這種更科學、更準確、更便捷的酸價檢測新技術已經成熟,正在準備以此修訂酸價的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殘留種類多、成分復雜、基質的影響差異大。為了有效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化學實驗室主任趙云峰開發出適合農藥殘留篩查和定量確證的檢測方法。目前,這種方法已用于中國總膳食研究的樣品檢測中。
當前,國際社會已經達成共識,在應對抗菌藥耐藥性等問題時,都必須遵循“同一健康”原則,即覆蓋人、動物、食品、環境的健康。
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深以為然——
“這也是中國的努力方向。”
臺下,各國專家掌聲經久不斷。
上一篇:農業生產與水質改善“雙贏”不是夢
下一篇:中國黃酒高質量發展論壇11月9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