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观看黄色av,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麻豆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一把剪刀剪出鄉村脫貧致富路 ——記山東省萊西市果樹修剪技術專家尉永興

2019-12-27 11:08   瀏覽量:1057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如何促進農民持續增產增收,成為當下脫貧攻堅階段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山東省萊西市有一位從業近60年的果樹修剪技術專家尉永興,用一把剪刀,不僅帶動了水果品質的提升,更讓連續虧損多年的眾多村民實現增產增收,用修剪技術為當地村民剪出了鄉村振興的脫貧致富路。

果樹修剪技術助農增收

  眼下正是果樹冬季管理的時節,尤其是冬季剪枝,如果修剪得當,不僅能夠讓來年的果樹增產,還能大幅節約人工和投入品的成本。在山東省萊西市南墅鎮紅豐御景家庭農場果園里,村民孫斌正盯著一口冒著熱氣的大鍋,鍋里煮著黃豆,這些黃豆經煮熟發酵后,用來給果樹做堆肥,以提升蘋果口感。

  孫斌種植蘋果樹60多畝,今年是第9個年頭。之前的8年,因果園管理不善,造成連年虧損。他一氣之下要砍了所有果樹,后來在東魯生態農場創始人戴江云的勸說下,放棄了這一念頭。戴江云不僅領來了技術專家尉永興,現場幫孫斌修剪果樹,還教會了孫斌如何修剪管理果樹。因為修剪技術的提高,孫斌的蘋果產量從2018年的7萬斤增加到2019年的15萬斤,實現了扭虧為盈。

  孫斌說,因為今年的果樹修剪管理到位,不僅產量增加,人工成本和投入品也實現了雙降。初次嘗到甜頭的孫斌,剛一入冬,就將自己的果園修剪管理一新,還買來兩噸黃豆,用來發酵后做果樹底肥。

  生于1942年的尉永興,1962年畢業于萊陽農學院,為了讓村里人共同過上好日子,在貧困年代利用所學技術開始帶動村里人種果樹,從此和果樹結下了57年的不解之緣。曾于20世紀90年代響應國家號召支援邊疆建設,作為膠東半島小有名氣的果樹管理專家受邀去了新疆伊犁地區,一待就是23年,將內地優秀的果樹管理經驗帶到那里,幫當地果農致富。2015年退休返鄉后,他義務到東魯生態農場做技術顧問。

  尉永興總結了在一線近60年的經驗,他把復雜修剪技術簡單化,認為管理得好,一樣能夠豐產。他說,果樹吸收營養有兩個來源,一個來自土壤里的養分,包括落葉、土糞、有機肥等;另一個通過光合作用獲取養分。在不給或少給土壤施肥的基礎上,通過有技巧地修剪,讓果樹的枝葉充分透風透光,能更好地完成光合作用,也能讓果樹“自食其力”長大結果。

  他根據多年實踐得出結論認為,果樹本身有“免疫力”,而有病蟲害就打藥、長勢不旺就大量施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結,根扎不深,還會破壞土壤里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在尊重果樹的生理規律上,根據果樹的生長規律去管理,不但肥料用得少,還能結出數量多、口感好的水果。

  萊西市河頭店鎮東野渚泊村青島東旺豐源家庭農場種有60多畝蘋果樹,因管理不善造成蘋果收成不好、品質下降產生虧損。到2017年時,果樹被砍得只剩20畝,并打算全部砍掉。戴江云聽說后,勸阻他們砍樹,并免費幫他們做修剪。2017年冬季修剪果園后,2018年20多畝的產量追平了2017年60畝的產量。今年,20多畝的果園,靠修剪技術產量達到10萬斤,目前果園已經盈利。

  在河頭店鎮善家屯村,尉永興帶記者參觀了他家的果園,果園中隨處可見一棵樹根上長著兩棵樹,一棵是矮化樹,另一棵是喬化樹,兩棵樹同時結果。據尉永興介紹,矮化樹結果8—9年就易衰弱,品質變差,需要換掉,挖樹再種樹需要3—4年才掛果。他們沒有挖樹,而是在樹根冒的新芽上,嫁接喬化樹,喬化樹不僅長勢良好,還有輔助矮化樹的作用,形成兩棵樹共同結果。一旦矮化樹不能結果后,喬化樹能取代矮化樹作為主樹結果,這樣不僅節約時間成本,又能無縫對接完成品種交替。

  戴江云說,因為修剪技術簡單好學,都是在田間地頭直接實操,農民跟著學幾天就會,所以眾多果農都實現了增產增收,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農場學習修剪技術。她希望通過技術助力當地農民增收,吸引更多年輕人在鄉村扎根,讓農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錢掙,帶動鄉村發展,同時也希望通過技術扶貧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

image.png

尉永興(中)為村民演示修剪果樹

造血式扶貧帶動鄉村發展

  南墅鎮榛子溝村的村民趙維安,幫別人管理著2000棵板栗樹。2016年板栗產量僅為400斤,戴江云看到后,帶著尉永興一同到趙維安管理的果園,幫助他做了修剪,并免費教他修剪技術,令其2017年的板栗產量達到5500斤。

  東魯生態農場生產經理尉春山說,以前農場靠輸血式扶貧,農民不僅掙不到錢,還容易虧損。于是他們主動改變了扶貧思路,針對當地農業多以果樹為主,而且大部分貧困戶家里都有幾畝果樹,多因管理不善,存在虧損或者不掙錢現象導致貧困。而東魯生態農場有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通過對農民無償技術培訓的方式,帶動愿意勞動脫貧的貧困戶脫貧,不僅讓貧困戶在農忙時到農場工作,給予適當勞動報酬。同時教會他們技術,在冬季到來年開春去幫忙修剪果樹,每天能掙200元。這樣讓他們一年四季都有活可做,持續有收入,實現穩定脫貧。

  尉春山說:“目前跟著我們學習技術或者做技術托管的已經有260多家,講課只有一個小時的理論課,其余全部是在地頭實操,所以農民覺得實惠,愿意來學。他們學到后,果園管理不僅省時省工,產量和品相以及口感都有很大改觀。我們不僅教農民技術,還讓他們少打農藥,施用農家肥。成本降下來,產量升上去,品質也得以提高。通過技術改變用肥方式,改變土壤、配方,指導農民增產增收。”

  “我們不養懶人,只教愿意靠自己勞動來獲得收入的人,像這樣的扶貧方式不僅帶動了當地水果產業的發展,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而且這種造血式扶貧對當地的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回來學習技術,并留在鄉村發展,通過技術扶貧帶動鄉村發展。”戴江云的眼里充滿希望。

分享到:

上一篇:這些謠言你還在信嗎?
下一篇: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成效顯著 合格率達百分之九十七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