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11:04 瀏覽量:1879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楊曉晶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茶行業也受到嚴重影響。原本應該熱鬧非常、消費活躍的“春節—春茶”銷售季變得異常沉寂。2020年春茶走勢如何?記者日前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了解到,今年的早春茶品質保持穩定。2月以來,各茶區氣候適宜,早春茶長勢良好,茶芽陸續萌發,海南、廣西、貴州、浙江、四川、重慶、廣東、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主要茶區已先后進入開采期。同時,去冬今春各地茶園均未受到嚴重自然災害影響,大部分茶區春茶品質與去年基本持平或優于去年。但疫情造成銷售受到很大影響,預計將導致茶行業全年銷售額出現15%—20%的下滑,企業仍然面臨各種困難。
疫情沖擊 早春茶市起波瀾
調查顯示,疫情對全國早春茶產銷造成的困擾,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春茶生產受限。一是部分茶園開采前的管理,包括修剪、施肥、淺耕松土等不能正常進行,對春茶茶園管護造成影響,如湖北、河南、安徽等地;二是開采期到來后,由于人員流動受限,浙江、廣西、四川、貴州等早春茶區采摘工數量嚴重不足,早春茶尤其是高端產品大幅減產;三是當前正值各茶區栽植茶苗時期,因疫情造成茶苗不能運輸及栽植,影響到安徽等地區新建茶園進度。
物流供應鏈受阻。由于對交通運輸的嚴格管控,廣西等地區的茶青運送不暢,經多次轉運造成茶青損傷,影響春茶生產效率;由于2月中旬之前,各地大型春茶加工廠普遍未能復工,部分地區干毛茶無法及時消化,造成茶葉生產供應鏈脫節;另外,大部分茶區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物流運輸遲緩或被截斷,廣西、四川等地早春茶成品運輸受限。
購銷成難題。在供給端方面,浙江、四川等地茶葉交易市場受疫情影響,2月下旬之前普遍無法正常開市營業,造成茶青、干毛茶等生產原料交易受阻;往年春茶期間重要的銷售渠道———各地春茶主題茶葉節會和展銷活動無法開展,大型采購商流動受阻,直接導致成品茶銷售困難;早期茶青價格曾出現暫時性劇烈下滑,但隨著各地及時調整通路策略以及各大電商平臺積極搭建為農服務的春茶銷售平臺,使價格迅速回調至往年同期水平;當前,各地春茶價格普遍較為穩定,基本保持近年平均水平。在需求方面,由于春節之后東北、華北等主銷區的大型茶城、茶葉經銷店、茶館等無法正常開業,各地商業區基本沒有消費者流動,導致線下新茶需求量嚴重下滑,大多數企業只能依托線上渠道銷售,小型加工戶則因缺乏線上交易經驗與運維能力,短期內難以打開線上交易市場。
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由于春茶銷售停滯,海南、四川等地茶企相繼出現大量庫存積壓、資金壓力加大、鮮葉消耗能力不足等問題。疫情之下,中國茶企規模偏小、資金實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進一步暴露,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多措并舉 春茶困境得紓解
面對巨大的產銷壓力,浙江、四川、湖南、貴州、福建等各主要茶產區的主管部門以及各地茶行業組織紛紛出臺措施、建議,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臨時用工、物資供應、企業生產等方面加以指導,各地茶行業正在有序恢復。以貴州為例,截至2月下旬,貴州全省地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復工442家,占總數的86.3%;省級茶葉龍頭企業復工204家,占總數的94.44%,2月底前貴州茶企實現全部復工。
2月22日,四川雅安市名山區世界茶都茶葉交易市場率先正式開市;23日,廣東芳村茶葉市場開市;24日,浙江松陽浙南茶葉市場開市;26日,浙江新昌、浙江開化、湖南長沙、上海、山東等地茶葉市場相繼開市。截至3月上旬,全國9成以上大型茶葉交易市場陸續復市。
針對采茶工緊缺問題,貴州、四川、浙江等地充分發動本地及臨近地區富余勞動力,錯時、錯峰采摘,盡量減少疫情對春茶采摘的影響。針對企業資金困難的問題,廣西、四川等地政府陸續出臺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的措施,通過減免中小企業稅費,給予企業貸款貼息、信貸支持和融資擔保等舉措,在保障企業春茶生產的同時,解決了茶農賣茶難問題。各茶區生產秩序得到有效恢復。
隨著全國各地物流、快遞行業陸續恢復正常運營,浙江、四川、湖北等地紛紛為茶葉運輸開辟“綠色通道”,春茶運輸難的問題已得到初步緩解。目前,北方銷區市場已陸續收到2020年早春茶產品并開始售賣,價格與往年持平。在北京、山東、黑龍江等地春茶市場上,海南、浙江、四川、貴州等省早春茶也陸續上市。張一元、吳裕泰等知名茶葉銷售企業逐步恢復各項業務,預計從3月中下旬開始,各地春茶將如期陸續批量上市。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方面表示,總體預計2020年早春茶總產量將大幅下降,但整體品質保持較高水平。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春茶價格將穩定略升,“西湖龍井”“洞庭山碧螺春”“信陽毛尖”等名茶已陸續進入開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