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 11:20 瀏覽量:1859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冷凍與冷藏食品分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一方面,為了防疫需要,民眾的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宅在家里成為為國家做貢獻的最好方式,居家消費的食品消耗量陡增;另一方面,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防疫人員也需要大量的食品供應作為保障。危難時刻,方便食品體現了其特有的價值。值得欣喜的是,伴隨著方便食品行業近幾年的不斷創新,如今無論是作為應急保障物資,還是普通食品,方便食品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方便食品行業捐助超3億元
自2020年1月24日起,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多家方便食品企業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此次“戰疫”之中,第一時間啟動社會責任應急響應,千方百計組織調配貨源,為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方便食品領域主要企業共計捐資捐物總價值超3億元。
其中,康師傅從除夕起就啟動了社會責任應急預案,先后捐贈方便面及各類飲品等物資總價值約1500萬元;今麥郎捐贈約460萬元物資,以實際行動致敬最可愛的人;統一向包括湖北省在內的全國各地捐贈了超過60000箱的方便產品,總價值超過2000萬元,并向湖北省捐贈了100萬元善款用于抗擊疫情;白象食品第一時間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捐贈14400余份方便面,并向全國多個省市的醫院、社區、交警崗亭捐贈方便食品10萬余份,防控資金300萬元;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與世界方便面協會(WINA)攜手,向香港醫護人員捐贈方便面、飲品超37000件產品;金光集團第一時間通過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捐款1億元人民幣,另有超過200萬元食品和防控物資已用于抗擊疫情;克明面業3000件產品,馳援武漢;金沙河累計捐贈抗疫物資35萬元;想念食品先后將443.57噸面條產品送達武漢;益海嘉里捐助共計3000萬元物資和現金;光友薯業向戰斗在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等捐贈超600萬元薯類方便主食;三全食品向武漢抗疫一線捐贈總價值40余萬元自加熱米飯等食品,并向湖北區域累計發貨2729噸,用于緩解湖北地區的消費需求;思念食品累計捐贈620萬元馳援抗疫一線;安井克服企業暫未復工、庫存少、裝車人手不足等困難,向武漢商務局捐贈共計約16噸速凍食品,分發到金銀潭醫院等10多家抗疫醫院;通用磨坊中國累計捐贈26400份食品物資;正大集團捐資捐物5000萬元用于支援防疫工作;李錦記捐款200萬元,捐贈2000箱白醋用于抗擊此次疫情,欣和將2020年公司的所有公益資源投入到疫情支援中,緊急調配蔬菜、大米和旗下產品,貨品總價值達17萬余元;味好美為積極支援當地抗疫行動,分別向武漢、上海、廣州捐贈共計210萬元的現金及物資……
大事見擔當,危難顯本色。眾多方便食品企業的紛紛響應,彰顯了行業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初期供需失衡
方便食品“挺身上馬”
此次疫情的發生,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方式。“宅經濟”盛行,速食類食品消費需求旺盛。疫情發生后,訂單“暴增”已成為方便食品行業普遍面臨的現狀,方便食品行業成為疫情下為數不多的市場份額逆勢上漲的行業。

滿載方便食品的貨車整裝待發
就方便面行業而言,疫情期間總體增長率達到133.34%。其中,統一方便面同比增長297.14%;今麥郎方便面同比增長180%;康師傅方便面同比增長了150.54%,其他品牌的方便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據了解,從除夕到正月初九,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較以往增長了3.5倍,僅方便面一類就售出了1500萬包。相對于線上,方便面的線下銷售也毫不遜色,2月19日家樂福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家樂福門店方便面銷量增長幅度高達878%。
掛面產品,尤其是營養掛面、雜糧掛面、兒童掛面和鮮濕面類產品的線上線下銷量增速均出現顯著提升。隨著消費市場不斷升級,我國掛面行業的市場向優質企業聚集的趨勢更加鮮明。
速凍食品市場需求激增明顯,思念食品整體銷量相比往年同期增長約30%,只京東線上銷量超過往年同期的20倍;而受市場激增、產能不足等因素影響,目前思念食品在京東官方旗艦店僅有6款水餃產品現貨在售。三全食品、安井天貓官方旗艦店都打出了“預售發貨”的標記。同時,個別速凍食品企業在賣場的銷量較往年同期增長80%,“我們剛過完年時大概有2億元的產品庫存,現在快發完了。”思念食品相關負責人士表示。由于小商超關停、消費者批量囤貨,思念食品線下銷售較往年同期增加了60%,現有產能無法跟上,庫存已基本沒有周轉余地。三全食品訂單量較同期增長30%多。安井往常60%—70%的產品銷往餐飲渠道,但現在“商超渠道賣得很好”,公司因此加大了速凍面米食品的生產比例以及商超供貨比重,從年初至今已銷售產品12.35億元,目前公司產品在全國各KA連鎖賣場、BC類超市、生鮮店及社區店供不應求,呈全面斷貨狀態。

方便食品企業支援抗疫防疫工作
雖然疫情的暴發帶動了方便食品的增長,但在疫情暴發初期對行業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一是需求暴增,人員縮減,產品質量和產量無法完全保障。同時,受各地疫情管控政策限制,以及有關隔離的最新規定,人員上崗率普遍不足。據統計,疫情期間大部分企業的人員上崗率達到70%-90%,但仍有不少企業上崗率低于50%,方便食品產能恢復乏力;二是供應鏈無法順暢銜接,導致產品價格哄抬。方便食品行業上游配套企業復產時間不定和物流不暢,導致方便食品生產所需原料不能及時供應,生產力大打折扣,市場上產品的儲備顯著不足,由于方便食品的方便、美味、實惠、便于儲藏的特點,甚至多地出現哄搶方便食品的場面和個人囤積并哄抬價格的現象。據思念食品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現有產能條件下,原材料供應可以基本滿足公司生產需要,但在河南信陽、南陽等地,尚有1/3的包材企業沒有復工,大米、米粉等原材料也出現了供應緊張;三是方便食品運輸困難,存在供應短缺的問題。疫情期間,大部分地區未將方便食品行業企業列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導致方便食品物流運輸受到極大影響。雖然物流公司推出激勵政策,然而許多司機出于風險考慮不愿意復工,即便復工,交通不暢加上用餐、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無法保障,也使整個配送過程困難重重,因此出現了“產出的方便食品運輸不出”的尷尬局面。部分企業為供應市場訂單采取包車運輸,增加了運輸成本的同時還不能真正地保障供應。

雷神山醫院建設工人正在食用方便食品
學會助力政企銜接
與行業共渡難關
為盡快解決行業復工復產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根據國家工信部等相關政府部門的任務要求,學會承擔了疫情期間方面食品行業的調研、統計及上報工作。
2月7日學會對方便食品行業領域三大主要板塊開展調研工作,其中包括方便面行業企業(15家),掛面行業企業(9家),冷凍食品行業企業(5家),咸味香精調味料行業企業(11家)。調研內容涉及企業復工意愿與能力、產業鏈配套、疫情防控措施、受疫情影響情況以及政策建議等多個方面。通過對各企業反饋的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整理,學會對行業運行、企業生產經營影響進行研判,梳理存在的問題,上報主管部門,為政策制定提供技術支持。
2月15日,工信部發布《關于請協助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函》,文件要求學會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相關工作,于次日反饋15家方便面重點骨干企業名單,并對骨干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分析(包括復工率、人員返崗率等),同時建立跟蹤監測日報制度。
根據企業反映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學會形成《關于疫情期間加強方便面行業復工復產及經營情況跟蹤分析》報告,報送工信部。該報告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面臨主要問題和政策建議等三個主要方面,向主管部門反映方便面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并爭取相關優惠政策。爭取落實精準防控策略,打通人員流動、物資流動的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施行有力的財政政策和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盡快填補市場對方便食品急需。
隨后,在工信部發布申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后,學會第一時間聯系行業企業填報,并分兩批向工信部進行申報。據了解,對于首次申報的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已按照企業需求優先解決銀行貸款等問題。
2019年上市的統一“開小灶”方便自熱米飯復產后,由于提供原料大米的供應商遲遲不能開工,“開小灶”市場供應嚴重受阻。在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學會將有關情況向工信部消費品司進行了匯報,并通過輕工業聯合會報送至國家發改委。最終,在工信部的協調下,實現了供應鏈的有效銜接。
疫情期間,各地政府為了嚴控疫情,嚴防死守,但這也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困難。“開小灶”的案例只是一個典型,它顯示出行業中在疫情期間普遍面臨的問題。而在非常時期,學會有效打通了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對接,為破解行業困難雪中送炭。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行業產能得到恢復
方便食品行業是食品領域內復工時間最早的行業。在企業自救與學會協同主管部門的幫助下,康師傅、今麥郎、白象早在1月28日前便啟動生產線復工生產,其他企業也基本在2月10日前完成復工。“現在我們開著15條線,每天生產約500萬包方便面,基本能夠滿足華北如石家莊、邢臺等周圍的縣市以及北京等需求。”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現國表示。截至3月初,今麥郎產能恢復率達到85%,日可最大供應2081.92噸方便面。統一企業位于上海的總部已于2月10日正式復工,已復工生產的工廠占總數的75%,主要生產方便面和飲料產品,統一產能恢復達到100%,日最大供應量達到1432.96噸。康師傅旗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工廠天津頂益工廠于1月28日復工,日產量不低于400萬包,庫存可滿足上千萬超大城市2—3包/人的需求量。同時,白象、金光、南街村等眾多知名企業也紛紛表示,在特殊時期,大部分工廠車間提前開始恢復生產。

方便食品企業抓緊時間恢復產能
為支持和保障各區域面粉、掛面等產品的需求,克明面業、金沙河、五得利、想念、益海嘉里等全國知名掛面企業已經提前復工加緊生產。其中,克明面業在2月3日就已加緊復產,恢復了位于河南延津和河南遂平的兩大生產基地。面粉加工巨頭五得利也于2月3日、4日陸續開工6條生產線,日加工面粉能力4000噸,目前開工率基本達到了80%左右,一定程度上保障產能供應。金沙河于1月31日提前復工生產,保障當地疫情一線工作人員對于掛面、面粉等產品的需求。
目前,思念食品已有1500名工人回到工作崗位,同時,河南省商務廳向思念食品等17家河南商貿流通企業、食品企業發放首批共計2000張B級通行證,用于10大類生活必需品運輸,解決了當前的運輸難題。三全食品向政府部門反映了企業存在的工人返廠難題,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隨后即印發了《關于做好我省重點防護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用工服務工作的通知》,為農民工返程提供了服務措施和解決方案。三全食品全面復工,速凍水餃車間的5條生產線全部開工。安井食品6大生產基地于1月底取得當地商務廳、交通運輸廳開具的《省級民生保供重點企業證明》和《道路通行證》,生產可供應湖北、浙江、廣東、河南等疫情高發地和北上深等市場。
應急功能彰顯
方便食品角色轉換引發新思考
在疫情暴發期間,方便食品的應急功能得到了彰顯,解決了全民戰“疫”工作的后顧之憂,間接保障了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大災面前,方顯價值。經歷了疫情,方便食品從民生食品向戰略儲備物資的角色轉換也引發了人們對其產業定位的重新思考。方便食品這一輪的暴發,從側面反映出了保障供應、穩定市場的作用———作為戰略保障物資,其保障和儲備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作為民生產品,其在疫情下持續受歡迎的程度,說明整個產業鏈創新升級的速度契合了消費升級的需求。若能將本次上漲勢頭合理引導,通過革新與產品升級抓住消費者,牢牢把握“高端化、差異化、健康化”的發展方向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價值提升之路,方便食品行業定將會迎來新的持續增長。

醫護人員接收方便食品等抗疫物資
疫情過后,隨著行業進入恢復期,企業在產品生產、研發、銷售等環節必然還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對于所有行業來說,疫情是危機,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寒冬讓企業優勝劣汰,挺過去的企業將會拿下“春天到來之時”更大的市場份額。
上一篇:北京昌平:打好保供穩價“組合拳”
下一篇:青島發布“食安在行動”活動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