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25 11:07 瀏覽量:3019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有句話叫‘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盡可能‘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努力營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樣一種環境。”3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這樣介紹《支持復工復產十條》和《關于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落實情況。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復工復產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迫切任務,也是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孫梅君表示,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盡管在疫情中受到較大影響,但個體工商戶體量大,帶動超過2億人就業,因此幫助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有著重要意義。
孫梅君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作出了部署,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過建立綠色通道、實行告知承諾、壓縮審批時限、減免費用支出、提供技術幫扶、支持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等六項措施,在加大財稅、金融、社保、租金減免這些政策以外,在營商環境方面,督促各地落實相關政策措施。
對于具體落實情況,孫梅君說:“符合各地復工復產規定的個體工商戶,無須批準就可以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于從事基本生活保障零售業的個體經營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記,幫助他們進一步拓寬經營活動場所。要最大限度地減免個體工商戶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的費用。對個體工商戶的年報時間,過去要求在每年6月底之前,現在延長到今年年底。”
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的作用,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優化營商環境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尤其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安排,在這方面,政府的幫扶指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復工復產的主角,疫情高發時期,很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特別是產業鏈、供應鏈上也出現了許多不順暢的情況,保供穩價壓力非常大。
她指出,為破解這些難題,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起了“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三保”行動,通過政府搭臺、企業承諾,凝聚市場主體共克時艱、保供穩價的合力,得到了廣大企業的積極響應。50天來,參與“三保”行動的企業已經有15000多家,涉及很多連鎖經營企業,相關門店30多萬家。其中,既有世界500強的企業,也有個體工商戶,覆蓋了生產加工、物流運輸、商場超市、餐飲企業、電商平臺,以及快遞外賣等業態,基本上覆蓋了整個供應鏈。平臺上的這些大中小企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堵點”,連接“斷點”,協同復工復產,“三保”行動在保供穩價、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同時,穩住了企業、穩住了崗位、穩住了就業。
孫梅君表示,通過“三保”行動,我們也探索了改進市場監管方式、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的方式方法。“三保”行動凝聚了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滿足了群眾生活消費的需要,維護了市場秩序的穩定,帶動了產業鏈的復工復產。
疫情下,廣大企業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克服困難,整個產業鏈、物流鏈有很多“斷點”“堵點”,但廣大企業不計較得失,公開承諾“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展現了企業的責任擔當,向全社會傳遞了良心、愛心、決心和信心。
參與“三保”行動的大型電商平臺,主動與生產企業密切合作,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精準對接需求,采取“不見面”“無接觸配送”的方式,滿足防疫用品、民生商品需求。不僅企業的營業額沒有受到影響,而且銷售量、銷售額還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逆勢增長,為穩定消費、穩定經濟拓展了新空間。
參與“三保”行動的電商平臺發揮線上優勢,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排查了100多萬個價格異常的商品,協助市場監管部門對坐地起價、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價格違法行為實施了精準的打擊和查處。同時,這些零售企業和電商平臺多方開辟貨源,精準制定補貨計劃,保證貨架不空、供應不斷,消除了消費者的恐慌心理。疫情防控期間,參與“三保”行動的超市,不僅正常開門營業,而且食品、生活必需品價格基本穩定,質量安全都有保障,為維護公共秩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加“三保”行動的企業,在上下游的防疫措施上主動配合,在大中小企業間匹配資源,復工復產協同推進。零售企業和餐飲企業實行了“共享員工”模式,解決了400多萬餐飲從業人員的就業困難,同時也緩解了商場、超市疫情期間員工短缺的問題。截至3月上旬,參與“三保”行動的民生商品類企業復產率普遍達到70%以上,生活超市基本全部復業。
孫梅君指出,通過行動,搭建起政府部門與市場主體溝通合作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政府部門傾聽企業的聲音,了解企業的所需、所想、所盼,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強化社會監督約束,有利于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上一篇:復工復產亟待“精準”護航
                                    下一篇:拓銷路 忙訂單 浙江推動農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