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02 11:30 瀏覽量:1056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又是一年清明到。春暖花開之際,外出踏青自然少不了油綠如玉、香糯可口的青團。
作為復工之后的第一個小長假,疫情下的清明節和往年大不一樣,一起來看看,今年青團市場都有哪些新變化。
本報記者 劉圣蓉/文
新口味爭奇斗艷
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傳統時令小吃,將青青的艾草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餡料制作而成,是春游踏青不可缺少的美食。傳統青團多以豆沙或蓮蓉為餡。2016年,老字號杏花樓推出咸蛋黃肉松青團后,迅速刷屏。此后,新口味成了每年青團季的最大亮點。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青團,不僅有一大批新口味跨界而來,還有不少通路跨界來合作。
3月11日,盒馬與喜茶的聯名款青團在上海預售,僅一個小時便賣完了,共有爆漿芝士豆乳青團和阿華田波波青團兩種口味。盒馬方面負責人表示,把奶茶風味做到青團里,確實是頭一次。盒馬青團與喜茶最火的兩款口味相結合,希望能在傳統美食中增添新意,帶給消費者不同的味覺體驗。
今年青團口味之多,足以讓吃貨們挑花眼。從老字號到食品企業再到新零售,青團口味創新不斷,芥末魚松、榴蓮、芝士牛肉、黃油腰果等,應有盡有。
比如,盒馬工坊推出了酸湯肥牛、魚香肉絲青團;知名老字號餐企杭州知味觀上線了鮮花牛奶、琥珀龍井、芒果流心、乳酸菌紅豆等口味的青團;屏榮食品推出了芝麻味、蟹黃松子味和蛋黃肉松味青團。
“走貨量最大的還是豆沙這樣的傳統口味。新口味很多,不過消費者最愛的還是傳統口味,畢竟吃習慣了。”一家老字號糕點品牌相關負責人介紹,“前幾年比較火的咸蛋黃肉松青團,現在賣得很好,已經是走量的大單品。”
他分析,近幾年青團產品頻頻推新,加上抖音等新媒介傳播,已經成了網紅。“這么多新口味能不能存活,要靠市場來檢驗,不過對品類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疫情之下,線上銷售火熱
多年來,老字號實體門店以及糕點房、餅屋等,一直是青團的主要銷售場所。今年受疫情影響,這些渠道銷量銳減。“保守估計銷量減少50%以上。”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很多餐飲店堅持做外賣,但整體銷售額縮水了很多。對青團來講,這樣的渠道今年幾乎是沒有了。”
上海亞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明主要做大賣場。3月中旬,他的第一批青團已經鋪到賣場。“好不好賣,現在難說。”王建明分析,“受疫情影響,消費者不方便到戶外掃墓,并且戶外踏青的人也少了很多。”
3月25日,江蘇永輝超市系統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青團銷量一般,還沒有起量。”
相較而言,在淘寶、京東、社區團購、微商等線上平臺,青團銷售一片火熱。
以淘寶為例,知味觀一款青團套裝月銷量超35萬份,位居青團銷量榜首。沈大成、五芳齋、三只松鼠、來伊份、稻香村等品牌也有不錯的銷量。
線上銷量驚人,離不開推廣創意。比如,上海老字號玩起了最流行的直播帶貨。杏花樓的王牌單品“咸蛋黃肉松青團”,今年請來頭部主播薇婭,10秒售出13萬盒青團,極為火爆。
作為食品生產企業,廣東屏榮食品青團業務負責人洪玲玲認為,“雖然大環境受疫情影響嚴重,但今年青團備受下游客戶和消費者青睞。”因此她很看好今年的青團市場,“體量是在增長的”。
據了解,屏榮食品今年不僅推出3款常規口味的青團,還支持為客訂制化代工、青團外皮代工和內餡代工等多種代工匹配方案,提供包裝設計參考方案。
青團為什么這么火?
青團一直流行于江南地區,有著區域性、時令性“標簽”。如今,小小的青團正在成為全國網紅。那么,青團紅火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推手?能為其他地方小吃的推廣帶來何種啟示?
第一,工業化生產技術成熟。
青團雖然是傳統小吃,但機械化生產已經很成熟。陽政精機(無錫)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包餡設備和面團成型設備的企業。其銷售經理李朝勇介紹,2002年公司從臺灣來到大陸,做青團設備有15年左右的時間了。“一個人操作,9小時能生產20噸,一箱65公斤,差不多是350箱。”
同為包餡成型設備企業,上海升貽食品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孫小龍和上海誠淘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謝周偉也介紹,包餡設備是多功能的,青團、麻薯等都能做。謝周偉介紹,“這段時間,公司國內訂單是去年同期的3倍。客戶都忙不過來,青團量很大。”
第二,新口味、新媒體、新零售助力。
2016年,杏花樓推出的咸蛋黃肉松青團成為網紅產品,之后新口味青團層出不窮,迎合了眾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追求新奇特的需求,使得吃青團成為一種食尚。
洪玲玲分析:“去年經過盒馬鮮生、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等新零售大咖的渲染加持后,青團的網紅基因被重新詮釋。今年各種渠道的大咖也加入戰局,青團不再是區域性產品,而是成了全國網紅爆品。”
第三,從時令性消費向日常消費延伸。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青團與麻薯、和果子等產品的生產設備類似,消費習慣也差不多。“和果子一年四季都在賣,作為點心、甜品、小吃。青團也一樣,還能像桂花糕一樣,在餐館、早餐店銷售。”
至于青團的區域特色,他認為,薺菜餡的湯圓餃子等原本就是江南風味,但現在已經是全國口味,很多水餃企業都做了。口味融合的時代,青團走向全國并不難。
“今年做生青團的企業多起來了。速凍生青團,消費者買回家或者便利店、餐館現蒸現吃。口感更好,保質期更長,通路更廣。”謝周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