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观看黄色av,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麻豆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京山8萬臺“鐵牛”鬧春耕——農機綜合作業率87.8%

2020-04-24 15:48   瀏覽量:11250     來源:湖北農業信息網

   4月20日,一場春雨滋潤,京山市田疇染綠,生機勃勃。羅店鎮,一臺臺“鐵牛”鬧春耕,田里正在插早稻秧,綠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清陽憧憬著今年好收成。

  “通過農業機械化補短板,把疫情延誤的春耕時間搶回來。”京山市農機發展中心主任鐘華松說,8萬臺新農機成為春耕“主力軍”,有力保障了生產、防控兩不誤。截至4月20日,京山機械耕種主要農作物21萬畝,農機綜合作業率87.8%。

  機械化插秧 

  2小時干了10天的活 

  細雨蒙蒙,曹武鎮曹場村,一臺乘坐式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僅2小時,10多畝水田插滿早稻秧苗,這讓貧困戶徐松林很吃驚。“以前人工插秧要10天。”60歲的徐松林因妻子患病,家里僅一個勞力,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心里著急。東方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黃東方送來育好的秧苗,并幫其插秧。

  “坐式插秧機一天插秧50畝,手扶插秧機一天12畝。”曹場村村支書王末年介紹,今年有40戶貧困戶春耕吃緊,村里發動幾個農機合作社幫助育秧,并免費用合作社插秧機插早秧。

  在羅店鎮,40個大棚坐落在幾棟廠房旁,里面是綠油油的秧苗,這是綠豐農機的育秧工廠。兩臺播種機正在育秧,只見空盤進入流水線,稻谷灑落、鋪基質、澆水、覆土,進入大棚保溫……“23盤秧苗可種一畝田。以前農民自己人工育秧費時費力,現在一天可育秧1萬盤。”李清陽介紹,23天后,這批“鄂中5號”中稻秧苗即可下田種植。

  “新玩意”處處透著科技含量。耕田,農機手開著無級變速的新型拖拉機。插秧,坐式插秧機可根據田塊大小、干濕、土壤狀況,調節插秧的間距、行距以及行進速度。育秧,播種機可培育早中晚稻等多種秧苗以及小麥苗。

  全程機械化 

  種5400畝田只需10人 

  52歲的李清陽在外打拼多年,2014年回到家鄉羅店鎮,成立農機合作社,流轉土地5400畝。

  “種5400畝田固定用工只需10人打理。”李清陽說,背后是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播種機等10多種農機388臺套。

  怎樣讓農民輕松種田增收?李清陽依托農機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種田托管服務。“貧困戶種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托管,我們提供基本免費的機械化服務。另一種是流轉土地,每畝每年流轉費是650元。”

  李清陽的農機合作社通過整合農機、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把老弱病殘農戶的散田集中一起,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去年,這一創新舉措入選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典型案例。

  69歲的黃孝剛是興隆村一組村民,起初把地流轉給綠豐農機時頗不以為然,觀察一年后,“老把式”黃孝剛服了氣:“育秧在工廠,浸種、瀝干、暗化、上架,全是流水線作業,插秧、收割、秸稈打捆全程機械化,打藥用無人機,這樣種田比以前輕松多了。”黃孝剛和500多村民在綠豐農機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2萬多元。在王畈村,60歲的貧困戶呂志坤也將11畝地交給綠豐農機托管。

  目前,綠豐農機推出繁育優種、機械耕整、育秧插秧、施肥施藥、植保收割、糧食烘干、加工銷售的托管服務,共托管土地5萬畝,涉及2000多農戶,輻射10多個村,每年為托管農戶節約生產成本500萬元。

  目前,京山全市72家農機合作社活躍在鄉間地頭,其中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率位居全省第一。

  共享農機 

  為“機器換人”添后勁 

  羅店鎮馬嶺村,1200畝耕地種滿紫云英,家庭農場主陳軍鵬開著租來的拖拉機在地里勞作。“紫云英可做綠肥,也可以改善土壤,但需要大型農機耕種翻土。”馬嶺村支部書記張立介紹,去年購買兩臺無人機播撒紫云英,插秧整地時,將其翻入田地做有機肥,可減少化肥使用量,適合種植優質水稻。

  “以前買一臺大型拖拉機要5萬多元,現在通過共享農機服務平臺,只需1.38萬元,就能租用農機。”張立說,馬嶺村實現優質稻100%機械化耕種,很多農戶選擇靈活的租賃農機業務。

  2019年,京山市幫助龍頭企業三雷重工建立農機共享公司,與綠豐、劉港等6家農機合作社合作,投放300臺拖拉機用于租賃業務,開辟互聯網+農機租賃銷售新渠道,既為農戶提供農機低價擔保租賃服務,又將合作社閑置的農機網絡平臺利用起來,提高作業效率,增加農民收入。該市還開展創業幫扶獎勵,對購買大型農機具、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貧困戶,除享受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外,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3000元至5000元獎勵。

分享到:

上一篇: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企業戰疫情復工復產 促發展穩產保供
下一篇:河北盧龍雙望鎮:調結構促生產 農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