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15 10:10 瀏覽量:1194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杜志雄
【編者按】
我國農業發展已經進入全面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但“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仍然存在,“農業弱”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轉變。為推進農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王建華申報“農業安全生產轉型的現代化路徑研究”,2017年12月,獲得江蘇省社科基金后期資助,去年年底,項目產出《農業安全生產轉型的現代化路徑》成功出版。多位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為此專著撰寫書評,圍繞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現狀、農業安全生產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以及解決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本版將陸續摘發。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國農業農村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農產品總量不斷增長,品種日益豐富,過去長期困擾國民經濟發展的農產品總量不足矛盾已經得到緩解,中國農產品供求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大體平衡,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受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與傳統體制機制的影響和束縛,農業發展中的各種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既面臨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又面臨農產品質量和安全不穩定、生產主體分散、生產方式落后、組織弱化、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程度低、農業安全生產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程度低等諸多困境。
至今,中國“農業弱”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更加突出。從某種程度上講,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率較低、競爭力不強,本身就是一個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它反映了綠色安全、優質高效、市場暢銷的農產品發展嚴重滯后的現狀。
現階段,中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結構性矛盾,隨著發展階段的轉變和居民消費層次的升級,中國農業發展已經進入全面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才能開創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局面。
因此,推進農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既是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的現實抉擇,也是適應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保證糧食安全、促進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的必由之路,更是新時期、新條件和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發展走出現實困境的重大戰略部署。
農業是我國的國之根本,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而農產品則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和基本保障,農業安全生產不僅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更關乎我國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因此,要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有關三農工作的政策要求,重視農業安全生產,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