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07 09:18 瀏覽量:1640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面條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杭幫面是杭州人飯桌上常見的傳統美食,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在杭食品人致力于探討美食的發展進程,研究美食的多種呈現形式,并將多元的飲食文化帶入杭州,給杭州的百姓帶來與眾不同的舌尖上的體驗。

以“數字經濟下的美食更美好”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杭州)國際美食博覽會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會議邀請了超過100位來自全球的美食行業專家現場表演與測評,探索數字經濟下美食的多種發展形態。這是從去年11月至今,杭州舉辦的第三場大型美食活動。
去年11月,杭州舉辦面條節,近50家杭州知名面館推出自家招牌面食,提供超過5000碗面,給杭州百姓帶來多樣的面食享受。今年5月,杭州作為亞洲美食節的主辦城市之一,開展了“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的主題活動,吸引了來自56個國家和地區的253家參展商,將中國風、亞洲味、國際范的各類美食文化創新融合,讓美食與各國文化在杭州進行國際交流,促進美食的多元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在杭州打拼的外來務工人員都衍生了自己開飲食店的想法,來自陜西的潘華就是其中一員。
20世紀90年代起,潘華便在浙江一帶打拼,多年來他已經適應了南方的飲食習慣,但時不時還會想起老家的美食。“我女兒是‘陜西胃’,尤其愛吃面條,這么多年我們一直都是在家給她做,有時候身邊的朋友也會吃到我做的面條,還經常說與面館相比,還是我做的來得地道、好吃且放心。”潘華說。
“我給店取名為‘一碗面的故事’,是因為我覺得面條或多或少承載著大家日常生活中平淡卻又難能可貴的情誼。這中間一定發生了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許是深夜加班后一碗寡淡的青菜水煮面,也許是自家樓下做了十幾年都不漲價的蔥油面。雖然看著很普通,但是每一碗面都記錄了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潘華說。
機緣巧合下,潘華在陜西遇到了從事面食制作10余年的廚師姬文虎,兩人對于創新面食的研發一拍即合,決定將理想化為現實。
潘華為人有著陜西人特有的淳樸與誠懇,今年肉價上漲,造成店里一款備受歡迎的紅燒排骨面的定價低于制作成本,團隊中有人提議漲價,但卻被潘華一口否決。“我就是想給顧客做一碗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的面,所以才一直堅持手工搟面和低價,貿然漲價違背了我的初心。而且為了讓顧客放心,我還把留樣冰箱放到了更顯眼的位置,把每天的產品日期和來源都展示給顧客看,想借此來告訴大家,我們的面,你們大可放心吃。”潘華說。
受地理、生活條件的影響,我國南北兩方的面食文化有著天壤之別。潘華希望做出一款招牌面食,既保留陜西面食特點,又能符合杭州人飲食習慣。潘華和姬文虎帶領團隊幾乎嘗遍了杭州所有的杭幫面,從弄堂小巷的幾元小面到五星級酒店餐廳里的片兒川,最終推出了一款融合南北兩地飲食文化的爆肚面。
爆肚面運用了陜西油潑面的制作工藝和杭州傳統飲食文化的澆頭配料,一經推出便受到顧客的廣泛好評。桑小姐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南方人,在吃過面之后贊不絕口,她表示:“我是經朋友推薦來這家店吃爆肚面的。因為我是南方人,飲食口味平時就比較清淡,所以一開始還有些抗拒,沒想到還挺驚喜的。很入味,也不會太辣,現在已經是這家店的回頭客了。”
潘華說:“要做好一件事,就是要堅守自己內心的態度和信仰,踏踏實實地去把這件事情做好,不偏不倚不動搖,這就是我們的匠心和初心,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這個團隊才能夠走到一起,給顧客帶來放心優質的美食,讓面食文化在杭州能夠更加多元發展。”(高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