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10:16 瀏覽量:1813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從前些年有貨就能賣,到如今廠家渠道不斷下沉,再加上原料漲價的壓力,經銷商利潤受到多方擠壓,越來越低。轉型迫在眉睫,但怎么轉仍是很多人的煩惱。
湖南長沙欣發食品有限公司(簡稱“欣發食品”)“領頭人”吳評毅,憑借著準確的判斷力,深耕農批、餐飲、便利店渠道,提前做好轉型,實現公司銷售額穩步提升25%。在他看來,經銷商要善于深挖自身優勢,連接上游廠家與終端用戶,同時不斷拓展新渠道,在變革中找到適合的道路,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張晨/文
聯合廠家做市場,服務二批客戶
2012年對吳評毅來說,是值得被紀念的一年,他實現了從速凍食品廠家市場經理到創業的蛻變。他當時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看中了速凍食品當年的蓬勃生機,并且自己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
創業之初,他著手大流通渠道,與“老東家”興威食品合作。“那是個給錢就能賣貨的時代,二批商很好做”。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跟消費結構的升級,經銷商慢慢不好做了。在吳評毅看來,原因在于,一是速凍食品廠家渠道不斷下沉,渠道扁平化趨勢明顯;二是冷鏈物流行業迅猛發展,廠家與終端不再有距離感;三是二批商成長迅速,渴望直接接觸廠家獲得資源優勢。
經銷商群體的利潤被多方擠壓。吳評毅很早就看到了這一變化,“如今消費結構升級,廠家也在調整發展戰略。以前廠家借經銷商的力量打開地方渠道,精力多放在生產上;如今廠家渠道扁平化,在地市渠道傾注人力物力等。我們也要調整思路,配合廠家做出改變。”
就傳統農貿流通來看,吳評毅更愿意稱自己為服務商。近年來,欣發食品配合一二線廠家,聯合開發二批客戶,實現客戶共享資源共享。他認為,廠家在價格上更有話語權,廠家人員跟二批客戶談好價位。自己作為大經銷商,負責廠家在地市的配送跟售后服務工作。雙方聯合做市場,凸顯了各自的優勢,符合如今潛力二批商的需求。“有的一二線品牌已經施行了這種策略,相信以后這也會是其他廠家的發展思路。”
轉戰餐飲渠道,解決供應鏈痛點
速凍食品經銷事業遭遇瓶頸后,吳評毅不斷嘗試新思路。在深耕大流通渠道的基礎上,2015年,他開始布局餐飲渠道。
“如今餐飲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餐飲品牌從之前的小散亂逐漸往規模連鎖化發展。當餐飲企業走向品牌連鎖化,供應鏈就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凍品經銷商切入餐飲渠道的大好時機。”吳評毅說。
供應鏈是餐飲端的弱點,與強勢的供應鏈企業合作,能使雙方互惠互利。
2015年開始,吳評毅實施了平臺化發展戰略,針對火鍋、燒烤、團膳等品類整合食材,深度服務餐飲終端。如今,欣發食品僅餐飲板塊的年銷售額增速就達30%以上。
在吳評毅看來,想服務好餐飲客戶,一定要深挖他們的需求;想要做好供應鏈服務,必須有為終端賦能的能力。“餐飲端最在意的痛點,無疑是如何通過菜品提升毛利。所以,我們在輸送優質食材的同時,提供整體餐飲解決方案,用更專業的方式為終端解決痛點難題,讓客戶真正看到我們的價值所在。”
新品開發要符合市場需求
在吳評毅看來,經銷商在上游與下游中間是不可取代的。“現在行業在變化,渠道在變化,所以經銷商需要轉型。廠家渠道更加細分,想掌控C端客戶;部分小B用戶想直接對接廠家,兩方需求都在延伸,經銷商應該深挖終端需求,反饋給廠家,打通上下游不對稱的信息。市場上,以后需要的是訂制型產品。”
烤腸大單品熱銷,也拉動了不少同類產品,烤魚棒就是其一。他分析,烤魚棒雖在概念上推陳出新,但卻不符合市場需求,烤制時間久了,口感會變差且不耐烤,因此這個產品沒像烤腸一樣成為大單品。這就是所謂的生產不符合需求,而有些廠家深挖市場需求,在烤魚棒基礎上升級改良推出魚籽燒,這個產品經久耐烤味型不變,在市場上推廣得很順利。
經銷商群體能很好地掌握市場需求,悉知市場動向,因此,未來經銷商要發揮平臺化優勢。在吳評毅看來,經銷商的未來在于做食材平臺。
除了流通與餐飲渠道,吳評毅認為,便利店緊鄰社區,社區經濟的價值也不容小覷,現在團購模式十分流行。“從去年開始,我們加快與社區團購平臺合作,聯合推出多種適合居民消費的拼團爆品。社區團購的分銷能力很強大,良好的線上銷售也能對線下銷售形成反哺。”
(據冷凍食品)
上一篇:漢堡王在歐洲上市素肉皇堡 植物肉由聯合利華供應
下一篇:健力士啤酒推出新產品“Guinness Stock 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