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10:06 瀏覽量:2583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酸奶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奶制品,市場上的產品花樣繁多,讓人眼花繚亂。如何選酸奶,也就成了頗受關注的問題。
近期有一篇文章稱《超市買酸奶,先看配料表上的“2句話”,不然再好喝也是“假酸奶”》,引起不少消費者的關注。該文作者所說的這“2句話”,一句是配料表中是否有生牛乳,另一句是配料表中是否有水。文中宣稱,如果配料表上寫的是生牛乳就說明是“很純正的酸奶”,如果只是奶粉或者“水勾兌”的就是“假酸奶”。文中的兩個例子,前一個配料表第一位的是“生牛乳”,所以作者判斷為“真酸奶”,而后一個第一個配料是“水”,所以作者判斷為“假酸奶”。實際上,第一款產品明確寫了是“風味發酵乳”,確實是“酸奶”;而第二款產品作者沒有顯示產品名稱,但從營養成分表來看,它是“乳酸菌飲料”,本來就不是“酸奶”,也就無所謂“真酸奶”還是“假酸奶”。
實際上,判斷依據不應該是配料表而應該是營養成分表,拋開這兩款產品不說,作者判斷酸奶真假的這個依據是否正確呢?我們可以去查看一下國家標準中對酸奶的定義,里面只能找到“發酵乳”“酸乳”“風味發酵乳”和“風味酸乳”的概念。其實,“酸奶”只是一個日常用語,并不是法規中的標準名稱。國家標準中的“發酵乳”“酸乳”“風味發酵乳”“風味酸乳”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酸奶”。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酸奶都可以用“生牛乳”“生羊乳”或者奶粉作為原料來生產。“酸乳”與“發酵乳”的區別在于,酸乳規定了特定菌種(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而發酵乳可以用國家批準的其他菌種。是否有“風味”二字,取決于其中是否加入了糖等其他調味成分。因為其他成分的加入,“風味發酵乳”和“風味酸乳”中的奶成分只需要80%以上。
配料表是按照各種配料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的。也就是說,如果第一位是“生牛乳”,這款酸奶主要是用生牛奶發酵制作的。但如果使用奶粉作為原料,那么就需要加入水“復原成”牛奶。因為水的需要量大(牛奶中接近90%都是水),配料表中的第一位也就是水。這樣得到的也是合法合格的“酸奶”。只不過國家標準明確要求,這種配方生產的酸奶需要注明“復原乳”。跟生牛乳相比,復原乳經歷的加熱要更充分一些,對于一些維生素的破壞要大一些。但是,奶制品本身就不是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我們食用奶制品,攝取的核心營養成分是鈣和蛋白質,而這兩種在加熱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跟巴氏奶和常溫純牛奶相比,復原乳的風味有明顯不同,但做成酸奶之后,這種風味的差別大大縮小了。所以,對于酸奶來說,采用生牛乳還是復原乳來作為原料,不管是營養還是風味,差別都不值得糾結。
對于作者文中所舉的“假酸奶”的例子,其實判斷依據并不應該是配料表,而應該是營養成分表。對于“發酵乳”,蛋白質含量必須超過2.9克/100克;對于“風味發酵乳”,也必須超過2.3克/100克。不滿足這兩條的,就不能稱之為“酸奶”。
如何正確選擇酸奶,重要的是看清楚以下三個方面:
低溫酸奶和常溫酸奶 低溫酸奶中有活細菌,必須全程冷鏈保存在冷藏溫度下,而且保質期也比較短。
常溫酸奶在發酵完畢后通過加熱殺滅了乳酸菌,許多人喜歡的“活菌調節腸道健康”作用就沒有了,只是一種風味奶制品。在包裝上,必須醒目明確地標明“巴氏殺菌熱處理”。
這種酸奶的優勢在于不需要冷藏,在常溫下保存幾個月也不會變壞。
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是我們食用奶制品想要攝入的核心營養成分。蛋白質含量的高低與奶制品的營養價值直接相關。上面提到了國家標準中對于不同類型酸奶的蛋白質含量要求,而在市場上,有很多廠家的酸奶采用超過國標要求的蛋白質含量。所以,在選擇酸奶的時候,蛋白質含量應該是重點關注的指標,越高越好。
碳水化合物含量 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基本上就是糖。牛奶中有大約5%的乳糖,在發酵中會有一小部分轉化成乳酸。超過這個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就是添加的蔗糖或者其他糖。從健康的角度考慮,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越低越好。不過,沒有足夠的糖,“原味酸奶”的味道是多數人無法接受的。在美味與健康之間如何權衡,在酸奶上的體現就是碳水化合物(這里也就是糖)的含量高低。(云無心)
上一篇:吃火鍋五大妙招
下一篇:每天早餐喝花生豆漿會發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