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10:02 瀏覽量:27807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年來,進口食品、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因此吸引了很多店家售賣此類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商品入境后只有“身價”卻沒有“身份”,恐怕店家就要“踩雷”了。近日,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內的一店鋪作出行政處罰,沒收相關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并處罰款29萬余元。
那么,處罰的依據是什么?據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介紹,當時他們在現場看到,店內堆放了多種食品和日用品,其網店有五款“不二家”食品在售,查詢庫存情況為:不二家軟糖棒棒糖兩盒,不二家面包超人兒童餅干295盒,不二家面包超人小饅頭840盒,不二家6只裝棒棒糖410盒,不二家面包超人水果棒棒糖6盒,均無中文標簽。且當事人在網上宣稱的“零食面包超人水果味護齒健齒,兒童高鈣餅干零食維生素餅干寶寶高鈣果蔬餅干,棒棒糖護齒含綠茶多酚”等用語,涉嫌嬰幼兒食品保健虛假宣傳。根據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所提供的五款食品的交易記錄,其銷售貨值為11595.53元。
案發后,該店主向執法人員提供了其中三款產品的中文標簽。然而,經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均未能查到相關信息。同時,根據店主提供的進貨渠道,執法人員向進貨單位所在的監管部門發函協助調查,亦無法查證以上五款商品的中文標簽和購進渠道。
同時,該店鋪在被查獲時,當事人未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處于異地經營,且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因此,執法人員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了處罰。
執法人員表示,沒有進口標示的食品,有可能存在走私、國內偽造等情況。國內正規的渠道銷售的進口食品肯定有中文標識;缺乏中文標識,說明在進貨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存在違法行為。在此,執法人員也提醒廣大食品經營戶,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同時,廣大市民應該擦亮眼睛,學法用法,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不要購買問題食品。民政府機關幼兒園食堂
邯鄲市館陶縣佳合國際學校食堂
邯鄲市邯山區雪馳小學食堂
河北工程大學東苑廣場二層食堂
河北工程大學東苑廣場一層食堂
邯鄲市臨漳縣三中食堂
雄安新區(3家)
安新縣縣直機關第二幼兒園食堂
容城縣容城鎮第二中心園食堂
安新縣第一中學食堂
定州市(3家)
定州市實驗中學二樓食堂
河北定州中學第204號樓2層1食堂
定州市西城區潤迪藍天幼兒園食堂
辛集市(3家)
辛集市第一中學食堂
辛集市信德中學第一食堂
辛集市清河灣幼兒園食堂
上一篇:“順德魚生”團標出爐:草魚需暫養10多天,魚生不得檢出寄生蟲
下一篇:浙江杭州市臨安區市場監管局查處一起銷售虛假宣傳保健功能藥酒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