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14:35 瀏覽量:1224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近年來,隨著城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蔬果店鋪如雨后春筍般在小區內、寫字樓間開張營業,相較于農貿市場,此類便捷的蔬果店深受年輕群體的青睞。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區之一的江干區,其轄區內有18家農貿市場,426家蔬果店,蔬果店逐漸成為城市居民“菜籃子”新形態。
新事物的產生帶來了生機,同時也伴隨著種種不足。“在日常監管中,我們發現蔬果店門檻低、農產品來源很雜,有的是本地蔬菜,有的是批發市場直進,也有的從農貿市場進貨,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風險隱患。2019年以來,我們落實常態管理,從開展風險篩查和動態評價篩查管理體制兩項重點工作入手,持續推進對街邊蔬果店的食安管理。”江干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流通監督管理科科長陳梅說。自2019年起,蔬果店提升整規惠民工程連續兩年列入江干區“為民辦實事”項目。

市場監管局動態評定華發農產品經營部
陳梅表示,針對風險篩查,江干區市場監管局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責任,細化目標任務。同時,建立蔬果店常態化排摸機制,及時掌握蔬果店分布地點、經營范圍、證照辦理等經營動態,充分發揮抽檢技術“放大鏡”“過濾篩”的作用,加大對食用農產品風險篩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下架銷毀。
經過第一階段的風險篩查,江干區根據轄區果蔬店管理現狀,制定風險篩查工作制度,確定重點篩查項目和工作要求,建立并完善了事后處置工作機制。2019年全年,江干區共完成兩次蔬果店全覆蓋食用農產品風險篩查,三次200家重點蔬果店食用農產品風險篩查,共計抽檢14520批次,合格率97.69%;不合格結果告知率、處置率、行政約談率均為100%。
“之前我們在農貿市場做監管工作時,常常會收到來自經營戶的一些反饋,他們說,農貿市場的檢查結果都會在市場內貼牌公示,而蔬果店卻沒有。因此,為了確保監管的公平,我們引入了動態評價管理體制,就像餐飲店的笑臉哭臉評價,把結果都展現在店里,讓百姓更加放心地消費,對消費市場更有信心。”陳梅表示。
上午10點多,江干區采荷街道的華發農產品經營部迎來了早高峰,剛進店門就可以看到正對門口的墻面上張貼著市場監管局給出的蔬果店動態等級評價。負責人胡文法介紹:“這項動態評價是市場監管局在2019年9月底張貼的,當時市場監管局針對店里的經營資質、經營場所、人員健康、過程控制、標簽說明書、清潔消毒等項目,進行了檢查和評定,根據結果,將我們店劃分為A級。”
此外,江干區市場監管局還設置了“證照公示板”“制度公示板”兩塊載體,及時公布日常監管信息。目前,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承諾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日常監管信息、檢測信息、評價等級等內容已完成統一上墻對外公示,并實時更新監管數據,接受群眾監督。
陳梅介紹,動態管理評價從硬件設備設施、現場分類管理等各方面,對蔬果店食品安全提出具體要求。評價推廣后,得到了監管對象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許多經營戶自己投資改造店面,提升管理水平,華發農產品經營部就是其中一家。
為實現治理效果最大化,將事后追究責任轉到事前防范,江干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蔬果店實施“雙軌”管理,從進貨查驗、現場管理、人員健康等方面規范食品安全管理“軟件”,從布局裝修、衛生規范、防蟲除害、設備安全等方面規范食品安全“硬件”標準,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作為經營戶,我們一直非常配合市場監管局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取得消費者的信賴。2019年9月,我們對店面的硬件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整體環境有了很大改觀,將農產品分類非常清晰地展現給消費者,不僅增加了人流量,也讓老顧客感到煥然一新。”胡文法說。
據了解,截至2019年10月底,江干區共對全區2600余家蔬果店開展排查工作,出動檢查人員5800余人次;風險篩查食用農產品14520批次,合格率97.69%;規范張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400余份;組織宣傳培訓活動3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5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