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16:22 瀏覽量:11785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葉青報道)近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中心李小林博士團隊在國際期刊《Microbial Biotechnlogy》上在線發表了有關松露(塊菌)菌根苗培育的最新研究成果:“Root-tip cutting and uniconazole treatment improve the colonization rate of Tuber indicum on Pinus armandii seedlings in the greenhouse”。該研究主要探索了剪根及烯效唑處理對松露侵染率、松露菌根苗生長發育及其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發現這兩種農業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松露菌根苗的培育。

根尖切割是植物生長管理中一種有效的技術,而烯效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調節植物內源激素水平和基因表達。此研究將剪根措施結合不同濃度的烯效唑應用于印度塊菌-華山松菌根苗上,對印度塊菌的侵染率、華山松的生理生化指標進行了詳細的測定。同時,運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不同處理下華山松植株根際土壤中細菌群落進行了測定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印度塊菌的侵染率顯著受到剪根措施和烯效唑處理的影響,當烯效唑濃度為10 mg/L或當烯效唑濃度為5 mg/L再結合剪根處理時,外生菌根的合成效果最好,此時松露侵染率、植株株高、莖圍、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過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綜合表現良好。剪根措施、烯效唑處理以及印度塊菌的接種均降低了華山松根際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然而,在當烯效唑濃度為10 mg/L或進行剪根處理時,根際土壤中Proteobacteria 的豐度更高,該菌群可能是衡量松露侵染的潛在指標。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揭示了剪根及烯效唑處理對松露與宿主植物早期共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剪根及烯效唑處理在松露外生菌根合成和松露人工栽培應用中的潛力。
上一篇:2020年補貼將不大幅退坡 國產新能源車再迎春天?
下一篇:近6成投資者在2019年賺到了錢,絕大多數沒跑贏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