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15:20 瀏覽量:29447 來源:中國質量報
疫情當前,如何才能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吉林省市場監管廳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吉林省市場監管廳兩次召開全省系統視頻會議,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等9份文件,全面部署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指導各地加強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監管。
吉林省市場監管廳一是強化監督指導,督促食品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把原料進貨關、生產過程控制關、成品出廠檢驗關,嚴禁不合格產品出廠;嚴禁出售野生動物和未經檢疫、不明來源的活體動物及相關產品,或將其作為原料生產加工食品。二是強化監管執法,落實屬地監管責任,突出農貿市場、超市等重點場所的監督檢查。嚴格審核生豬產品“兩證兩章一報告”,對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肉品,一律嚴禁進入市場銷售;餐飲服務提供者一律禁止在其經營場所圈養、宰殺活禽及加工制作野生動物類肉品,一律停止接待集體聚餐,一律禁止“野味”上網、“無證”上網。三是暢通12315投訴舉報渠道,實行省市兩級平臺24小時全天候人工值守,確保消費者和廣大群眾的訴求得到及時接收。印發相關受理和處置流程,要求對投訴案件3日內進行處理并向投訴人反饋,舉報案件3日內核查完畢。
疫情防控期間,省市場監管廳突出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力求食品安全監管取得實效。組織全省各地食品生產監管部門開展以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加工小作坊為重點主體,以酒類、肉制品、水產制品等為重點品種的食品生產安全監督檢查行動。截至3月15日,共組織開展食品專項抽檢1455批次,并開辟食品執法辦案檢驗綠色通道,為疫情防控期間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提供技術支撐。截至3月15日,全省食品流通環節檢查各類食品(含食品用產品)銷售單位17萬家次,立案查處15起,責令整改8起,未發現銷售野生動物的行為。該省市場監管部門強化網絡訂餐平臺疫情防控期間監管,加大對網上送餐單位排查力度,一律禁止“野味”上網、“無證”上網,鼓勵推行“無接觸配送”服務,保障用戶和騎手在收餐環節的安全,保障供給、服務民生。先后下發《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關于餐飲服務業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期間防控措施的通告》等文件,要求全省各級監管部門加強疫情防控期間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加大檢查執法力度。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加大服務力度,制作《疫情防控復產期間餐飲安全指引》,引導做好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期間餐飲安全;開辟兩個復工復產企業餐飲服務網上學習、培訓、考試平臺,為餐飲業全面順利復工及下一步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奠定基礎;對復工復產企事業單位供餐進行檢查、指導。
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三保”系列行動啟動后,吉林省市場監管廳積極響應,快速行動,第一時間向省政府匯報,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研究落實,第一時間印發組織全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三保”行動倡議承諾活動通知,兩次召開視頻會議,在門戶網站開辟專欄,動員組織全系統深入企業、廣泛發動,積極引導組織全省企業參加“三保”行動。目前,全省有1068家企業簽訂承諾書。
此外,吉林省市場監管廳還會同省林草局、畜牧局發布《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聯合開展禁售野生動物和食品安全督導檢查。截至3月15日,全省檢查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754家次、農貿市場9651家次、各類超市近16萬家次、餐飲單位27萬戶次、電商網店32441個次。
下一步,吉林省市場監管廳將繼續立足職能,履職盡責,不斷加大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切實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