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观看黄色av,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麻豆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綜合 > 正文

大生態治理小害蟲

2020-07-07 14:44   瀏覽量:125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烈日下的田野,農事繁忙。在勤勞的務農隊伍中,有這樣一些不同尋常的人:他們穿著樸素,汗流浹背,時而揮動手中的捕蟲網,細細觀察;時而剝開秧苗稻穗,緊緊凝視。他們就是活躍在農業病蟲害防控一線的科研人員,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物防治體系,常年俯首田間揮灑著辛勤的汗水。

  生態除害

  病蟲害的生態治理是世界農業發展趨勢之一。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出發,通過生物防治和生態防治等方法降低、抑制病蟲害,這種自然為農除害之法,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降低治理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維持生態的穩定性,避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物多樣性,讓農林生產和環境保護兩不誤。

  中國高度重視農業的綠色防控,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明確提出實施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行動,建設300個綠色防控示范縣,主要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0%以上。今年5月1日開始生效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更是明確優先鼓勵和支持生態治理等綠色防控技術,普及應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推進防治工作的智能化、專業化、綠色化。

  近年來,中國科研人員扎根田間,探索出一系列綠色防控的有效辦法。比如山東省東營市中心城綠地害蟲頻發,其中蛀干害蟲(如天牛、木蠹蛾)以及一些地下害蟲(如蠐螬)等,讓這個公園管理部門很是頭疼。2018年至2019年間,東營市園林局在市內各公園、秋月湖、清風湖、泊云湖等地方,陸續引進了花絨寄甲、腫腿蜂、蕪菁夜蛾線蟲等天敵和生物藥劑,利用生物之間的寄生關系防治天牛、木蠹蛾等害蟲。試驗結果令人驚喜。據山東省東營市園林局高級工程師刁志娥介紹,蕪菁夜蛾線蟲在明潭公園、秋月湖防治蠐螬效果達到80%左右;而花絨寄甲、腫腿蜂在防治白蠟樹、柳樹蛀干害蟲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以菌治蟲

  大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為科學有效地控制玉米—大豆套作田間病蟲害發生,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教授及其團隊經過18年的不懈努力,在傳統玉米—大豆套作基礎上,創新發展出“減量一體化施肥、化控抗倒、綠色防控”的配套技術。

  “以菌抑菌、以菌治蟲”雙管齊下。為有效防治玉米螟、大豆高隆象、大豆食心蟲、螻蛄、蠐螬、地老虎等玉米和大豆的常發蟲害,團隊選用具有廣譜殺蟲性的球孢白僵菌。球孢白僵菌分生繁殖產生的分生孢子接觸害蟲后附著于昆蟲表皮,分生孢子萌發出的芽管頂端產生的脂肪酶、蛋白質酶、幾丁質酶可溶解昆蟲外殼,侵入害蟲體內生長繁殖,消耗蟲體內養分,形成的大量菌絲和孢子布滿蟲身,產生的毒素可擾亂害蟲的新陳代謝,最終促使其死亡。與傳統農藥相比,該菌劑具有殺蟲譜廣、無抗藥性、綠色無污染等特點。

  研究團隊成員尚靜副教授介紹,應用綠色防控體系后,病蟲草害的防控率達85%以上,農藥減量25%-40%,減少了4-5次農藥施用,率先實現了帶狀間套作、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防控策略與防治技術的三融合,填補了國內外帶狀間套作綠色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空白。據介紹,土地玉米產量與原凈作產量水平相當,可新增套作大豆130-150公斤/畝,間作大豆100-130公斤/畝。與凈作玉米相比,該技術可為農戶每畝增收節本350-600元。

  以蟲治蟲

  每到春季,最讓農民頭痛的病蟲害防控問題之一就是蚜蟲。而因病蟲害防控所產生的農藥誤殺、農藥殘留等,已導致了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諸多問題。

  面對這一問題,許多科學家開始行動起來,山東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玉升教授創造的“生態化以蟲治蟲”生物防控技術體系,則是綠色防控理論結合實際的典型案例。

  2000年左右,劉玉升教授所在的山東農業大學已經著手異色瓢蟲控制蚜蟲技術系統的研究。經過20年的不斷改進,團隊成功建立了異色瓢蟲生態化生產繁育并控制蚜蟲的技術系統。

  “如何在早春蚜蟲繁育之前或數量比較稀少時,就將其天敵培育出來,這是制勝的關鍵”。劉玉升教授表示,“異色瓢蟲生態化生產繁育并控制蚜蟲生物技術系統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天敵培育系統,在越冬季時節,先通過人工誘集技術收集異色瓢蟲,接著用酸模培育酸模蚜,來繁育越冬代異色瓢蟲,在來年2—3月份之前,實現異色瓢蟲的大量繁殖。二是保護系統。早春蚜蟲開始繁育時,數量有限,此時釋放壓倒性數量的異色瓢蟲,就能達到直接控制有害蚜蟲發生基數的目的。”

  隨著劉玉升團隊研究的系統后續規模化生產的完善,將助力生態植保,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使用。

分享到:

上一篇:黑龍江:中華大糧倉激發內生動力謀振興
下一篇:天山深處荊棘林結出“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