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0:38 瀏覽量:13304 來源:農民日報
近年來,貴州省息烽縣創造性地探索了“六權共享”的模式,讓老百姓享有充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推進了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行了有益探索。
集體收益分配,六權共享
成片的標準化獼猴桃基地一眼望不到邊,工人們正在給獼猴桃追施有機肥,以確保來年獼猴桃長勢良好。產業路連著基地與村莊,幢幢農民新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冬日,走進石硐鎮中康獼猴桃產業園,到處一片繁榮的景象。短短幾年時間,這個昔日產業靠苞谷、收入靠外出務工的村落,發生驚人蝶變,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位于息烽縣西部的石硐鎮,下轄18個行政村205個村民組321個自然村寨,屬于典型的旱作農業鄉鎮。過去,石硐鎮產業基礎薄弱,以烤煙種植為主。
“每年靠著打理的一畝三分地種玉米土豆過日子,填飽肚子成了當地農民最大的滿足,一旦遇到天災或者生場大病,家庭便陷入貧困,一蹶不振。”石硐鎮黨委書記劉福海說,過去幫扶資金少而散,很難形成合力助推農村發展。
2015年,石硐鎮探索將1200萬元投入農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48萬元支持企業發展產業的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產業發展基金)整合,轉化為村集體持有的“集體產業股權”,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支持貴州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中康)發展4800畝獼猴桃產業,以每畝建設成本2萬元,按20%或30%比例,作為村集體產業股權面積共924畝。
“我們將農發資金入股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精準選擇獼猴桃作為主導產業發展精品水果,建立土地入股分紅、‘六權共享’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明確項目產生收益后實行‘二次分紅、六權共享’進行分配,助力當地農戶實現增收。”劉福海說。
“六權共享”是將村集體獲得的分紅收益進行再次分配,其中弱有所扶收益權占5%,用于幫扶貧困戶;土地入股收益權占25%,分配給貢獻土地參與產業發展的村民;勞有所得收益權占25%,用于鼓勵本村村民在園區內務工;老有所養收益權占10%,用于幫扶產業項目所在村60周歲以上的老人;社會治理收益權占30%,用于獎勵村民遵紀守法;環境保護收益權占5%,用于獎勵村民參與環境保護。
在“六權共享”推進過程中,農戶(貧困戶)既是企業的學生、員工,更是企業的股東,通過“老師”帶動,參與獼猴桃產業,入企務工,參與公司經營,得到分紅共享發展成果。
讓農民有心氣,有機會,有實惠
“農戶、村集體、企業依靠利益聯結,實現‘聯產聯心’式的‘抱團’發展,群眾從‘我有股’‘我參與’到‘我要管’,主人翁意識大大增強。企業因農戶和政府政策大力扶持,加快實現‘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的轉變,政府、企業、村集體、群眾凝心聚力,徹底改變以往‘各行其道’的現象。因心相連,進而形成聯管聯護的捆綁機制,構建了企業與群眾相融互推、同頻共振的良性局面。”息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廖光力說。
“六權共享”設置的勞有所得收益權,鼓勵勤勞致富,增加了參與園區建設勞動的群眾收益,在群眾獲得應得勞務收入的同時,增加分紅收益,“雙贏”的舉措,既充分體現了“獎勤”措施,鼓勵群眾參與和支持園區建設,又督促了懶惰人員參與勞動,在當地形成了勤勞致富、比學趕超的可喜局面,“等靠要”思想得到根本轉變,形成了人人參與建設的良好勞動氛圍,人人勤勞致富的良好風尚。
“以前我在村里就算是最貧困的,老媽生病,3個孩子讀書,全家一年就是一萬多兩萬不到的收入,日子過得真的心酸。”石硐鎮大洪村村民任福榮感慨道,“窮了半輩子,沒想還有機會過上好日子,現在我們兩口子在貴州中康務工,一年收入6萬多,家里都買了1輛小轎車和兩輛摩托車。到明年,我們務工收入加上分紅和土地的流轉金,年收入可能要突破10萬元,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
“讓農民分紅須要有‘跳起來摘桃子’的干勁,群眾內生動力得到激發。”在貴州中康農業入股10%組建的貴州康農共享獼猴桃基地里,企業負責人米小永介紹,以務工就業為例,每年園區務工群眾500人次,其中貧困戶10人獲得務工工資3500元/月;以入股分紅為例,全鎮分紅資金從2018年的64.45余萬元上升到2019年85.747萬元。
通過建立利益導向激勵機制,推動和諧社會建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劉福海介紹,2019年,“六權共享”區域實現獼猴桃產量80萬斤,產值800萬元。2020年實現獼猴桃產量1500萬公斤,產值1500萬元。
引領鄉風文明與鄉村有效治理
“六權共享”不僅促進產業的發展,更促進了鄉風文明和有效治理。
“以往的村民自治,依靠的是村支兩委說教、做思想工作的方式,效果不是那么明顯,且沒有激勵機制和硬約束力,‘六權共享’社會治理收益權的設置,將經濟的激勵機制、經濟的指揮棒融入治理中,實現了社會治理的有效約束。”廖光力說。
近年來,息烽縣村級基層黨組織創新“雙十條”規范約束黨員、群眾行為,將遵紀守法、扶貧解困、獎勤罰懶、誠實守信、民風民俗等納入村集體分紅考核指標,提升了村級組織公信力和管理能力,改變了過去亂辦酒席、貸款不守信、不參加公益事業、亂搭亂建、不孝敬父母、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等不良現象。此外,還將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中,無償貢獻土地的群眾納入了分紅對象,激發了群眾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活力,土地協調工作不再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隨著“六權共享”模式的深入推進,息烽縣產業振興的雛形不斷完善。全縣按照“農味無窮、趣味無限、莊園引領、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田園綜合體,有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
上一篇:漯河打造小麥產業聯合體保障糧食安全
下一篇:湖北來鳳縣:藤茶香飄引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