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6:34 瀏覽量:2232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現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特征明顯,對于很多高齡、空巢老人來說,子女不在身邊,一日三餐便成了生活中的大問題,尤其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飯難”問題更加凸顯。如何解決這部分的吃飯難題,成了當務之急。
此外,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54億人,已占總人口的18.1%。
人口基數龐大,需求迫切,養老餐市場能否成為團餐的新藍海呢?
曹偉民/文

老年人吃飯難?養老餐應運而生
河南洛陽澗西區的一家職工食堂,成立初衷本是為了職工就餐方便,慢慢卻成了周邊小區老年人的就餐首選。
究其原因,一位前來就餐的老人解釋道:“食堂師傅做飯不錯,口味很好,干凈,飯菜品類也多,從包子、鍋貼、饅頭、粥到面條、餛飩、菜,并且價錢比周邊飯店還便宜。唯一不足的就是自己住的有點遠,來回比較麻煩,不過權當飯后散步了。”
不少老人還反映孩子大部分時間不在家,自己飯量不大,買菜、做飯、刷碗等過程繁瑣,慢慢就不愿意下廚了。甚至夏天連買菜都要再三考慮,買多買少都是問題。對于一些年齡大的老人來說,在家做飯更是不方便。
為老年人就餐紓難解困,已經成為很多地方的首要工作,老年人餐飲也成為我國養老領域供給缺口最大的服務項目之一。
此前,全國老齡辦曾發布調查數據,顯示有四成以上受訪老年人對老年餐飲服務有需求,占比高居各項服務之首。
還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2.54億人,已占總人口的18.1%。
在老年人吃飯難的推動下,養老餐應運而生。
餐企、社區、政府三方發力,讓老年人吃上熱乎飯
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王修志曾表示,“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是更大的老年人消費市場。就餐飲來說,必然產生更多新的消費需求。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也是餐飲企業的一塊沃土。從當下的社會環境來看,面向老年人的餐飲市場是有前景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片新藍海。”
一些嗅到商機的餐企,早就開始著手布局,如北京老字號餐飲連鎖華天集團、兼顧快餐團餐業務的麗華快餐等,相繼推出針對老年人餐飲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麗華快餐負責人認為,由于經歷的時代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50后、60后這些老年人經濟能力強,還有相對的消費觀念和意識。
麗華快餐通過與社區合作的模式,以及在一些養老驛站增加自助餐和半自助餐的方式,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餐品。具體上,社區負責統計上報次日需要的老年餐訂單,提供送餐上門等服務,而麗華快餐將餐品從制作點配送到社區門店。這種精確制餐模式,很大成度上減少了食材耗損,降低了成本。目前,其業務覆蓋北京五環內的全部社區。
而華天集團專門成立了養老餐事業部和養老餐技術研究院,從各品牌抽調技術骨干、外聘營養專家,并拿出專項資金進行老年餐的研發和創新。
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扶持,鼓勵發展老年餐市場,滿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廣東開設長者飯堂,老年人使用社會保障卡(老年優待卡)刷卡就餐。長者飯堂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身體狀況和時令變化,充分考慮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禁忌,制定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食譜,每周每月更新;
西安的碑林區,依托該區老年人綜合服務中心成立“中央廚房”,開啟“預約登記、集中配送、分散助餐”模式。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與就近的餐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社區困難老人提供餐飲服務保障;
西安新城區韓森寨街道則首創老年助餐連鎖品牌“飯大爺”。該品牌由專業的第三方社會組織運營,主要為轄區大量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群體提供助餐服務,讓老人們不出“15分鐘養老圈”就能吃上熱乎飯。
養老餐市場想做大,須解決盈利難題
養老餐市場看似是一片藍海,但涉入其中的人卻有喜有憂。
某餐飲店老板幾年前操作過類似養老餐的模式,但沒堅持下去。
“我在操作之前,想著中國老年人數量這么多,肯定有市場。實際上,現在老年人消費觀念還是很落后,認為在外面吃飯很花錢,不如在家做。”他分析道。
上海一片天餐飲以前做冷鏈復熱型的社區養老餐。其業務總監周劍介紹,整體表現較為一般,市場的反饋、回報與他們的付出達不到平衡點,后期就沒有堅持下去。
對于現在的老年餐市場,周劍說道:“從餐單價格來看,很多老年餐單價都是控制在幾塊錢,對于餐飲企業來講,利潤應該是不合算的,付出與回報看不到合理性。現在只能說是有這個市場。”
就老年餐市場的態勢,周劍表示,“目前我沒有太多了解。如果有機會參與的話,可以多做一兩個有代表性的,為以后的市場打樣。”
陜西某養老餐企業人員也表示,想要占據老年餐市場并非易事,若沒有較強的資金力量作支撐,很難堅持下去。
再者,現在高齡老人對飲食要求更高,餐企在食材、服務、飲食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要比普通餐大。相應地,這也會對餐廳服務的專業度、全面度、產品健康度等提高要求,餐企若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品牌實力,最好不要貿然嘗試。
總結下來,對于老年餐市場,企業擔心的最根本問題就是盈利。
實際上,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對老年餐都有補貼政策。
比如,北京通過“個人掏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的多方支撐、多元參與方式,從長計議,拓寬資金保障渠道,讓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讓企業愿運營、能運營,既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又兼顧助餐企業利益,實現助餐配餐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
很多地方政府還采用補貼老人或者餐飲企業的方式,來實現養老餐持續運營。
業內人士指出,想要做好老年餐市場,需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薄利多銷,或者選擇混業運營/社區食堂模式,減少經營壓力,從多個環節壓縮成本。此外,老年人市場不一定是單一的餐飲需求,經營者還可從護理、康復等多種需求方面組合服務,拓展業務收入。
上一篇:賣場冷清、團購火拼、餐飲搶“鮮”,冬至水餃“主戰場”轉移
下一篇:成都:新“限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 倡議共同守護生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