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观看黄色av,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麻豆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要聞 > 正文

最嚴“禁塑令”實施 消費者積極踐行

2021-01-11 10:23   瀏覽量:1966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進入2021年,餐飲業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部分地區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正式成為過去,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投入使用。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涉及的相關地區零售、餐飲領域,上述塑料制品的年消費量約30萬噸,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應量約有40萬噸。也就是說,替代產品產能完全可以滿足消費需求。那么,消費者對這些替代品認可度如何?對于“禁塑”又持什么態度呢?日前,本報記者針對這些問題走訪了部分消費者。

  普遍支持:為地球“減負”是好事

  2020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相較于2007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新“禁塑令”從行政和技術兩方面采取措施,保證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image.png

北京大興一生鮮超市向消費者提供可降解塑料袋

  為進一步落實新“禁塑令”,2020年7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又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詳細界定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提出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嚴格的限制也使這一規定被稱為最嚴“禁塑令”。

  食品行業與餐飲業迅速行動起來,積極響應這些規定。有的企業使用了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吸管的替代品,如木質餐具、紙吸管等;有的企業通過改變食用、飲用方式,如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組合等,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有31個省份發布了塑料污染治理相關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于這一相對嚴格的“禁塑令”,消費者普遍表示支持。“塑料污染給地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并且給人類帶來健康威脅,作為消費者,當然是舉雙手贊成食品行業盡量采用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北京海淀某高校教師表示。“很多食品都過度包裝,比如話梅、奶酪、餅干之類的小零食,一塊就用一個單獨包裝,不如用大包裝自封條更為環保。酸奶基本都是塑料包裝,總是有很多粘在盒子上,浪費很多。給孩子吃的果泥類的產品,蓋子、包裝袋也是過度使用塑料。希望今后多使用紙類的包裝吧。”北京市西城區消費者王女士表示。

  積極踐行:新材料貴點也可以接受

  除了在理念上表示贊同,更多消費者從自身做起,積極踐行減塑禁塑。家住北京房山的趙女士表示,去年年底已經把家里的垃圾袋換成了環保型的,“為了防止買到不合格的產品,我還專門挑了大品牌制造的,更可信一點。”趙女士說,環保型垃圾袋價格為27元60只,相比過去16元左右100只的普通垃圾袋,貴了近三倍,“但是我覺得值得,也是應該的,保護環境也是保護我們的未來,每個人都應該為此努力。”不僅如此,她還主動購買了保溫杯隨身攜帶,以減少每天喝咖啡時對一次性紙杯的消耗,“喝一次咖啡,至少需要一個紙/塑料杯、一個紙杯套和一個杯蓋,有時候還要打包袋帶走,消耗的材料真是不少,用保溫杯就幾乎沒有額外消耗了,很好。”“個人還是支持食品減塑的,尤其是減少食品的過度包裝,使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如紙袋、紙吸管等。平時也會攜帶可重復利用的布袋,多在線下消費,少一些線上購物,從而減少個人使用的物流塑料包裝。”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姜女士表示,“最近看到外賣袋子變成可降解的塑料袋,但別的食品包裝還沒看到。”

  除了北京,其他城市的情況也大多如此。“以后出門購物會自帶環保袋,如果忘帶了,我會購買布袋而不是紙袋,布袋子可以多次循環利用。”上海消費者王女士表示。河北石家莊市民王先生表示,支持超市推行可降解購物袋,“我都是自己帶袋子,塑料袋一般都不用了。而且買一些帶尖帶刺的菜,容易扎漏塑料袋,我幾乎兩天買一次菜,像這種布袋大概能用半年吧。”

  更多期待:分類回收更能解決問題

  在身體力行支持減塑禁塑的實踐中,也有不少消費者提出,完全禁塑會給生活帶來不便,期待有更多方法解決這一痛點。在記者走訪中,被抱怨最多的是紙吸管。“紙吸管就不適合用來喝飲料。”有消費者表示,“稍微浸泡一會兒,就軟踏踏濕乎乎黏答答的,連飲料的味道都變了,影響食欲。”北京房山的趙女士也因此嘗試過其他材質,但整體感覺都不如塑料吸管。“買過不銹鋼的,可以循環利用,清洗也方便,但是在孩子手里就像‘武器’一樣,不敢用;現在家里備著秸稈的,也能湊合用,就是太脆,有時候一咬就裂了。而且總擔心會不會像筷子一樣發霉,清洗不干凈。”“我們年輕人不太喜歡出門帶個袋子,覺得挺不方便的。”河北石家莊一位市民表示。

  除此之外,替代品的價格和生產成本也讓部分消費者存疑。“以前超市的塑料袋,小的兩三毛,大的五六毛,現在的價格超過1元,一下翻了一倍,這合理么?”一些消費者表示,“據說塑料的生產和處理成本遠遠低于紙包裝,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么現在大力推廣的紙包裝會不會帶來更嚴重的資源消耗呢?”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韓女士認為,紙包裝肯定是來自竹子或者樹木,盡管可以降解,但對整個生態環境來說,很可能就是“零和”,反而還影響了消費便利性。“還是應該有更多調研,調查清楚到底哪種形式對整個生態環境更加友好。”

  對此,消費者普遍的看法是,相比“禁用與限用”,更期待“回收重復利用”。“現在主要問題是塑料消耗太多,如果我一個塑料袋重復使用,哪怕多用一次,是不是也能減少50%的消耗?”房山的趙女士說。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對于外賣、快遞等送貨上門的服務,外包裝其實完全可以由送貨員直接帶走。“買過幾次京東的冷鏈產品,配送小哥抱著可以重復使用的箱子上門,把東西給我之后就直接帶著箱子走了,這是很好的方式。”北京市豐臺區居民劉先生表示,尤其是在疫情時期,可以重復使用的快遞箱也能通過噴灑消毒劑等方式進行消毒,“安全環保。像紙箱、塑料包這類材料,也可以現場拆包直接回收。”趙女士則表示,聽說某些種類的塑料可以回收,再做成衣服,未來可以加大這些方面的科普,讓消費者主動把合適的塑料積累起來,統一回收再加工。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張麗君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普通消費者應認識到,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減少塑料污染,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消費者應盡的社會責任。”她還建議,普通消費者可以在日常消費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產品,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到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只有大家都積極參與,從身邊小事做起,逐漸養成綠色消費新習慣,才能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對于公眾關心的替代品價格成本問題,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翁云宣表示,隨著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環境友好型材料的市場需求量和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替代產品的生產成本會越來越低,相關制品的價格也將變得越來越便宜。

分享到:

上一篇:第27屆中國(鄭州)國際糖酒會將在4月26日開幕
下一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 激發消費潛力活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