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15:09 瀏覽量:1465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食品藥品和生態環境安全,是重大而基本的民生問題。近年來,為了保衛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生命健康安全和南粵大地的綠水青山,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公安部的支持指導下,廣東省公安廳成立了專門的食品藥品與環境污染犯罪偵查部門,同時推動各市公安機關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組建專門的食品藥品與環境污染犯罪偵查隊伍,專職打擊涉食品、藥品和環境領域的各類犯罪活動。
在過去的一年里,廣東省公安廳將打擊食藥環犯罪工作納入全省公安機關打擊突出刑事犯罪“颶風2020”專項行動之中進行重點部署,全省公安機關全面開展打擊行動,穩步提升打擊質效,有效化解風險隱患,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和生態環境安全,確保了廣東省市場秩序和疫情防控大局穩定。2020年,廣東全省公安機關共破獲食藥環刑事案件4934起、刑事拘留6678人、逮捕5258人,偵破了颶風序列食藥環專案50起,發起和參與辦理全國協查案件、公安部督辦案件64起,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充分肯定。
工作中,廣東省公安廳堅持“以打開路、以打促防”的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全面推進打擊工作取得明顯實效,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是堅持合力打擊。各地食藥環偵部門充分發揮牽頭作用,與經偵、森林等相關警種緊密配合、協同作戰,整體打擊效能顯著提升;與市場監管、藥監、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行政監管部門定期會商、通報線索、聯動執法、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兩法銜接”機制優勢,形成跨部門“打防管控”的工作合力;深化警企合作,與互聯網企業和品牌權利人廣泛合作,獲取涉假線索3000多條,以此偵破一大批重大案件。
二是狠抓破案攻堅。根據食藥環犯罪的行業、區域分布等特點,強化研判分析,不斷探索完善專項行動打擊整治的作戰模式,將“打源頭、挖團伙、端窩點、鏟鏈條”作為主攻方向,綜合利用各種偵查手段,做到“破一案帶一串,抓一個挖一窩”。對團伙性、系列性、跨地域重大案件線索,通過掛牌督辦、發起全國、全省協查等方式,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精準到位的打擊,工作模式日趨成熟,確保大要案件的偵辦質量和工作效率,推動總體打擊效能穩步提升。
三是強化督導考評。充分做好頂層設計,將公安部“昆侖2020”專項行動與全省“颶風2020”專項行動深度融合,通過“每周一小結、每月一通報、每季一點評”,調動各市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強分片督導和分類指導,使全省公安機關橫向縱向協同作戰效率不斷提高,不斷擴大打擊戰果,始終保持對食藥環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
四是夯實基層基礎。一是專業隊伍不斷壯大。目前,省公安廳和12個地級以上市公安局都成立了打擊食藥環犯罪的專門機構,全省公安機關從事打擊食藥環犯罪的專職力量已超過700人,打擊食藥環犯罪隊伍正規化、專業化建設工作逐步邁上新臺階。二是專業培訓更貼近實戰。2020年省廳層面舉辦各類專業培訓,針對食藥環案件偵辦的疑點難點,采取各地分訓和省廳集中組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以練促戰、戰練融合,全面提升全省食藥環偵民警實戰能力和水平。三是檢驗鑒定能力穩步提升。針對當前公安機關偵辦食藥環犯罪案件中檢驗鑒定需求大、門檻高、資源少等難點痛點,省公安廳帶領全省食藥環偵部門積極探索出路、不斷實現突破。廣州、深圳、潮州等地公安機關不斷提高檢驗檢測能力,為偵查辦案服務。其中,廣州市公安局成立了“食藥環法庭科學實驗室”,多次召開學術委員會暨專家咨詢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院士以及相關領域專家指導食藥環犯罪偵查打擊以及科學創新、規范化建設等工作,檢驗檢測能力持續提升。
當前,全省食品藥品和生態環境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離人民群眾對飲食用藥、消費權益和生態環境安全的期望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打擊力度的加強,食藥環犯罪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變化,給打擊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與挑戰。
在新的一年里,廣東公安將堅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在省公安廳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應對打擊食藥環犯罪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扎實推進打擊工作和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努力擦亮“廣東公安食藥環偵”品牌。
一是堅持專項引領,精準打擊食藥環領域違法犯罪。以打擊食藥環犯罪專項行動為抓手,建立完善破案機制,強化線索摸排,狠抓破案攻堅,總結提煉技戰法,多辦精品典型案件,不斷提升打擊質效。
二是狠抓基礎建設,為打擊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加快專業隊伍建設,推動調整充實專業力量;結合“智慧新警務”推進信息化建設,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手段融入到偵查辦案中,向科技化、信息化要警力;積極開展專業培訓和實戰大練兵,全面提升全省食藥環偵部門的能力水平。
三是完善“兩法銜接”,為提升打擊效能夯實基礎。與市場監管、藥監、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行政監管部門和檢察院、法院加強溝通協調和聯動配合,建立完善“兩法”銜接機制,重點在信息共享、刑事保護、檢測鑒定等方面形成規范制度,推動提升辦案效能。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圍。創新宣傳方式,堅持媒體行動、社會發動和群眾互動相結合,充分運用各類媒體渠道,向企業、群眾宣傳法律政策,鼓勵和支持群眾舉報違法犯罪線索,踴躍參與打擊治理工作。
典型案例展示
深圳、佛山、惠州市公安機關聯合偵破非法生產銷售假酒案
2020年3月,廣東省公安廳對工作中掌握的指向清晰、集中的假酒線索進行了集中研判分析,發現了賀某、潘某等人為首的多個生產、銷售假酒團伙,分別在深圳、佛山、汕頭3個地市開展生產、銷售假酒犯罪活動,并通過網店、物流等方式向全國多個省市出售假酒。鑒于案情重大,省公安廳將該案列為“颶風63號”專案。5月至8月,在省公安廳的指揮下,深圳、佛山、汕頭3地公安機關聯合行動,對賀某等人生產、銷售假酒團伙開展統一收網,分別在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惠州、東莞、潮州等地抓獲賀某、潘某等犯罪嫌疑人69名,刑事拘留42人,現場查獲品牌假洋酒、假白酒6000余支,以及制假原料、半成品一大批,用于制假的激光打標機、生產流水線4臺;各類假冒的注冊商標標識3.3萬余個,涉案金額約3500萬元,成功摧毀了這個生產、銷售假酒的犯罪網絡。

非法生產銷售假酒案偵破現場
中山市公安機關破獲黑窩點制售假冒知名品牌牙膏案
2020年4月1日,中山市某品牌牙膏生產企業向中山市公安局報案稱,其公司生產的某品牌牙膏被大量高仿并銷售至全國各地。中山市公安局根據舉報線索開展線上排查,發現一個犯罪團伙線上線下大量進行批發、配送銷售假冒品牌牙膏的團伙。經省公安廳研判,將該案列為“颶風35號”專案,并指定中山市公安局管轄。經過近20天的調查取證,專案組摸清了該團伙的組織架構、主要骨干及銷售渠道,前期收網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34名,涉案金額近2億元。經循線深挖,專案組梳理出另一個犯罪團伙,涉案人員60余名,窩點主要位于佛山南海。4月27日,在省公安廳現場指揮下,中山市公安局機關對該案進行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搗毀了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某倉庫及某百貨商行兩個窩點,抓獲涉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犯罪嫌疑人丘某梅、丘某新、陳某等53人,現場繳獲涉嫌假冒牙膏、洗發水等一線品牌日用品共計2270箱,涉案銷售單據、電腦等物品一批。經調查,該批假冒品牌日用品主要銷往廣東省內18個地市及周邊省份,近半年涉案貨值約1300余萬元。目前,案件在進一步辦理中。
廣州市公安局偵破“唯農農資”假冒注冊商標案
2020年3月,廣州市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稱其在購物平臺上購買了某品牌的系列農藥,使用時發現所購買的商品外包裝防偽碼被人為破壞,且對經濟農作物使用后無藥效。經相關農藥生產經銷企業對涉案品牌農藥的鑒定結果顯示,全部為假冒注冊商標產品。經查,自2017年上半年開始,嫌疑人從全國各地購買大量過期偽劣農藥,銷售給惠州“唯農農資”網店經營人,將過期農藥原有標識撕掉,重新粘貼假冒農藥商標標識,并使用激光打碼機在重新粘貼好的假冒標識上打碼,更改生產日期及防偽碼,最后通過購物平臺上的“唯農農資”“田頭農資”網店,將假冒農藥、偽劣農藥向全國各地銷售以非法牟利,銷售假冒農藥的上下線涉及十幾個省市。6月6日,在廣東省公安廳的協調指導下,專案組組織100多警力分赴各地,按計劃開展收網行動,成功抓獲涉案嫌疑人53名,繳獲品牌假農藥約2.5萬瓶(袋),假冒商標標識3.3萬個,查獲窩點17個,涉案金額約1500萬元,一舉摧毀了一個制售偽劣農藥犯罪網絡。

假冒注冊商標案偵破現場
珠海市公安局破獲“2·18”特大銷售假劣香煙案
2020年2月,珠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接到一條關于銷售偽劣香煙、非法經營假煙的犯罪線索。經4個多月的深挖經營,發現該團伙多年來從外地大量采購偽劣香煙,在珠海南屏、造貝、下柵等隱蔽場所進行交易,然后批發給珠海、中山等地的批發商、零售商,涉及零售商上百家,批發數量巨大。6月10日,在省公安廳的協調指導和揭陽市公安機關、煙草部門的協作配合下,珠海市公安局組織200多名警力,分赴福建泉州、揭陽惠來以及珠海香洲、金灣、斗門、橫琴等地同步展開統一收網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73名,扣押涉案大巴車1輛、商務車7輛、現金36萬元,在28個售賣假煙(走私煙)商鋪和揭陽惠來倉庫窩點查扣假煙、走私煙及非法經營的香煙1257萬支,涉案總價值近1億元人民幣。
揭陽普寧市公安機關破獲非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
2020年6月22日,在廣東省公安廳指揮下,揭陽普寧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案,查獲一個生產、銷售假冒某品牌口罩的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王某2人,現場查獲假冒偽劣一次性醫用口罩67.74萬個、口罩包裝盒/袋8.99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合格證5萬余張,以及生產工具一批,涉案金額600多萬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張某、王某與黃某合伙在普寧市大南山街道一廠房生產假冒某品牌口罩,并將生產的假冒口罩銷往外省,影響惡劣。張某、王某等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被普寧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辦理中。
肇慶市公安機關偵破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
2020年4月,肇慶市公安機關根據生態環境部門移送的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線索,迅速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展開偵查。經深入研判分析,挖掘出一個以刁某、莫某、黃某、范某等人為主,涉嫌跨區域非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的犯罪團伙。該團伙多次通過重型自卸車將固體廢物從清遠市運輸到肇慶四會市傾倒從而獲利。2020年5月,在省公安廳協調指導和清遠市公安機關配合協助下,專案組根據前期研判經營成果,在肇慶、清遠市兩地開展收網行動,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2名,繳獲涉案汽車1輛、移動電話9臺、銀行卡等涉案物品一批。目前該案已偵查終結,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30人,逮捕21人,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移送審查起訴。
江門市公安機關偵破非法捕撈案
2020年8月,江門市公安機關接舉報稱,有一團伙在江門市上川附近海域非法捕撈海產品。江門市公安機關據此情況,迅速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通過深入經營排查、多手段合成發力,逐步發現了一個林某、葉某、陳某為主的非法捕撈犯罪團伙。該團伙自2020年5月開始,組織人員于禁漁期在江門市上川附近海域利用地籠等方式非法捕撈海產品,嚴重破壞海洋漁業資源。9月至11月,江門市公安機關根據前期偵查經營成果,先后組織100余警力人次,在當地開展梯次收網行動,共抓獲林某等犯罪嫌疑人27名,其中刑事拘留7人,取保候審13人,逮捕7人;現場查獲非法捕撈所得海產品達2.8噸,繳獲涉嫌非法捕撈船只1艘、運輸貨車2臺、小汽車1臺;查證其團伙交易非法捕撈的海產品重量共計達185噸,交易金額達1200萬元。

非法捕撈案偵破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