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15:29 瀏覽量:21034 來源:中國食品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及《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四川省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實施方案》精神,充分發揮綠色認證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作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把質量認證作為推進全市綠色發展和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開展。在宜賓市質量強市和品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大力推進綠色認證助力低碳發展的通知中獲悉,在產品品質提升中將申報“生態原產地保護(FEOP)認證”,列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項目建設內容。

POEP標識

PEOP證書樣本
政府推動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符合綠色、低碳、節能、循環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生態型產品。通過專業機構評審的產品統一使用“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和標志。享有中國政府認可的知識產權,受相關法律保護。推進此項工作開展利國利民。
202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圍繞建立生態產品的價值評價機制、價值實現推進機制等方面提出戰略思路。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特色經濟、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十四五規劃。
四川省政協委員提案《深挖綠水青山潛力 加強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 打造“川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四川省農業農業廳“關于做好2021年省級財政農業公共安全與資源保護利用工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川農函【2021】201號),將申報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列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項目的建設內容。

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參加會展宣講
專業服務 做好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
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是由原國家質量監督總局組織開展,機構改革后,由中國檢驗檢疫協會承接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組織工作。成都海關技術中心是全國首家、也是西南地區目前唯一一家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審認證資質的評審機構。
在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總會的指導下,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依托成都海關技術中心強大的專業技術隊伍、一流設備實施及資質認證、檢驗檢測及鑒定、認證科研與培訓等優勢,為企業和社會機構提供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審認定。近年來,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在會理市,會東,興文縣,平昌縣、達州市、巴中市,南溪區,邛崍市,樂山市,甘孜州,攀枝花等地,陸續開展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等工作,助力地方打造特色鮮明的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強品牌培育和保護,提升生態產品溢價,為品質價值賦能。
據了解,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審范圍覆蓋第一二三產業,即農業、工業及服務貿易業的產品。還助力優勢區域產業產品,建立和規范生態產品認證評價標準,建立生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協助企業培育綠色轉型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伍敏)
宜賓市質量強市和品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關于大力推進綠色認證助力低碳發展的通知
三江新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兩海”示范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及《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四川省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實施方案》精神,充分發揮綠色認證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作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現就推動落實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把質量認證作為推進全市綠色發展和產業綠色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實心干事,科學作為”,為宜賓加快建成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綠色認證促進機制更加完善,綠色認證覆蓋面逐步拓展,各類綠色產業組織(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明顯增強,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市場份額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二、重點任務
(一)開展綠色新興產業產品認證。實施綠色低碳循環新興產業培育工程,不斷壯大節能環保、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等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推廣實施一批自愿性綠色認證。面向新能源、智能終端、軌道交通、光電產品等具有產業優勢的特色產品,實施高端品質認證,引領生產企業提高產品質量。聚焦一批規模優勢明顯、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和一批專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企業,培育一批綠色認證領跑者企業,以認證模式高標準高品質做強“宜賓造”品牌。
(二)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認證。充分發揮認證作用,推進釀造、建材、化工、紡織等重點行業綠色化轉型升級改造。強化能耗、水耗、環保等標準約束,實施一批綠色制造認證項目,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針對不同行業和企業,開展行業特色認證,促進產業提質升級。鼓勵發展再制造產業,加強再制造產品認證與推廣應用,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大力推動綠色建材產品認證,鼓勵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政府投資工程優先采用綠色建材產品,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按照國家相關部門部署,有序推進印刷、包裝等行業的綠色產品認證。
(三)加快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強有機產品認證和管理,鼓勵發展綠色有機種植和生態健康養殖,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高質量建設國家和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完善食品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開展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鼓勵和推動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認證。支持創建綠色認證示范區,推動區縣政府和生產企業運用認證工具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培育一批高端農產品和農業認證品牌。到2025年,全市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力爭突破80張,綠色食品認證有效證書突破150張。
(四)提高綠色服務業認證水平。在醫療、教育、養老、旅游、電商、餐飲、酒店、共享租賃等生活性服務業及污染治理、耕地、水源保護、金融、信息、工業設計、知識產權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加強綠色服務業認證。推進生態旅游示范區、零碳景區、零碳度假區、低碳酒店等綠色低碳的發展載體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旅游,打造旅游服務認證品牌。到2025年,全市各類服務認證有效證書達80張以上。
(五)壯大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鼓勵和推動企業開展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促進企業切實履行環保社會責任,減少環境責任事故,降低環境污染風險。鼓勵并支持工業、交通、電力、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配合將現有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等產品認證整合為環保綠色產品認證,推動生產企業申請綠色產品認證。鼓勵各地集中整合重點節能環保企業,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環保產業認證示范區。推動重點外貿產品和耗能產品開展碳足跡核算,開展產業鏈碳管理。到2025年,力爭全市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400張,綠色認證有效證書達50張,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50張,碳足跡評價證書達300張。
(六)發展綠色物流認證。運輸結構調整,加強物流運輸組織管理,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鼓勵港口、機場、貨運樞紐、城鄉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積極開展綠色包裝、綠色貨運、新型綠色供應鏈認證。
(七)鼓勵綠色認證標準研發。支持市內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相關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完善綠色發展地方標準,鼓勵綠色制造企業制定實施企業標準,加強標準化服務能力建設。積極采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實施能源消費碳排放標識制度,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和數據庫研究,完善產品碳足跡數據核算和追溯體系。
(八)支持企業申請綠色認證。引導企業開展綠色產品和服務認證,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認證企業參與國家級或省級綠色工廠創建和申請“天府名品”“宜賓造”認證評選。鼓勵市內工業新產品(新技術)、名特優農產品、裝備制造業首臺(套)產品申請綠色產品認證。對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直接納入“宜賓綠色低碳產品供應商名錄”。實行綠色產品領跑者計劃,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設計、綠色改造、綠色采購,支持企業生產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等綠色產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綠色產品生產企業集聚區,創建一批綠色認證示范區。
(九)加強綠色認證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綠色認證的監督和機制,嚴厲打擊虛標綠色產品行為,嚴格落實生產者對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和認證機構對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強化認證機構信用監管,充分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經依法認定為嚴重失信的主體,按照規定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十)加強綠色認證服務平臺建設。加強三江新區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引入一批認證及咨詢機構入駐宜賓,為綠色認證提供政策、技術、評價等信息咨詢和服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及有關部門要完善促進綠色認證的配套措施,確保主要任務落地見效。市直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督促指導,強化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推綠色認證工作的合力。市市場監管局要強化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及時總結推廣綠色認證的好經驗好做法。
(二)強化政策支持。推進出臺綠色認證激勵措施,兌現標準及品牌獎補政策,支持綠色認證、標準研制及品牌培育。將獲得節能、低碳、環保產品認證的企業列入市、縣區節能資金支持范圍,將節能產品納入政府采購,新建、改建、擴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要優先采用節能、低碳、環保產品。加強對民營企業和居民采購綠色產品的引導,鼓勵有條件區縣采取補貼、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社會綠色消費,逐步形成綠色消費的激勵鏈條。推進建立綠色消費與個人信用的有機結合,為有良好綠色消費記錄的居民提供更多優惠政策。積極培育和引導一批專業綠色認證機構入駐宜賓質量基礎設“一站式”服務平臺,提升宜賓認證專業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三)深化宣傳引導。開展全民綠色教育,加大綠色認證宣傳力度,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相關政策解讀和宣傳,推廣綠色認證優秀案例,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引導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健康文明的綠色文化風尚。
宜賓市質量強市和品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