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 15:48 瀏覽量:26442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本網記者劉偉林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郊區,山水間靜臥著一座萬畝牧場,它就是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的森林有機牧場,2018年牧場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休閑觀光牧場,同年獲選年度“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生態成為這家有機全產業鏈乳制品企業的生命線,也是企業最大的利潤來源。

集團牡丹江工廠總經理、德國籍乳業專家尤爾根先生指著白雪覆蓋的黑土地對記者說:“這里就是種植有機牧草的黑土地,牧場、飼料、優質奶牛、優質鮮奶全是我們自己的,經過工廠全球領先的設備加工,我們完成了‘種、養、加、銷'一體的國際化有機乳業全產業鏈建設布局,自建的有機生態牧場,飼草、奶牛、生牛乳均獲中國有機認證及歐盟有機認證。奶牛糞污實現了無害化沼汽發電、沼液還田良性循環。”
尤爾根總經理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如數家珍,他說,牡丹江位于北緯43°24′到45°59′世界黃金奶源帶,優質的黑土地,63%的森林覆蓋率,空氣純凈、水源充足。冬天寒冷,凍死細菌;夏天溫熱、適合奶牛飼養,具備生產世界品質好奶粉的天然條件。

為了取得有機產品認證,紅星集團2014年流轉一萬多畝土地種植有機飼草料,按歐盟有機標準布局種植,杜絕使用化肥、農藥、激素。引進荷蘭有機黑麥草籽1、2、3號、甜高糧、青貯玉米籽種,購買美國有機紫花苜蓿草籽、甜玉米籽種,由荷蘭專家親臨地頭指導種草。紅星與當地的農業合作社實行“分段式管理合作”,有機肥與籽種由紅星負責提供;農業合作社第一組只負責機械化播種;農業合作社第二組只負責人工鋤草,不準用除草劑。兩組作業人各干各的活,各掙各的錢,與產量無關。收割由紅星負責,使用荷蘭雷力公司收割機一次性收割、打捆儲存。這一模式打破農民幾千年來自種自收的封閉自然經濟,讓農民成為種植鏈上不同階段,不同崗位上的作業勞動者。勞動者富了,眼界寬了,有機飼草料長成了。紅星的有機飼草料,保證有機奶牛產出的每一滴生鮮牛乳都是高品質的有機奶。
眼下正是東北最寒冷的季節,也是奶牛產奶量最低的季節。紅星牧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奶牛依然能保持每天60斤的高產。記者看到,紅星牧場的牛舍內安裝了暖氣,奶牛在溫暖的環境里生活、產奶和產犢牛,所有水槽都是恒溫水槽,奶牛能喝到有溫度的清潔飲水,奶牛臥床采用了沼渣混合稻殼。尤爾根說,奶牛臥床經過了膝跪測試,保證奶牛臥床松軟舒適,提升奶牛休息的舒適度。他們實行人性化管理奶牛,以“牛的健康、牛的舒適、牛的快樂”為宗旨。奶牛飼養根據牛的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設計科學的飼料配方,保證奶牛營養均衡。
紅星集團為建設國際標準有機乳業全產業鏈投資達到了七億元,巨大的投資回報在哪里?集團董事長鄭俊懷說,回報就在生態上。五畝有機牧場飼養一頭奶牛,年產生牛乳十噸,加工成最高標準的有機嬰幼兒奶粉產值可達150萬元。依托有機牧場,企業生產有機乳制品年產值可達10到15個億。

紅星牧場的有機牧草改變了奶牛粗飼料單一的情況,飼草營養豐富,奶牛攝入的營養全面。沼液、沼渣還田,不使用化肥,避免了土地板結,沒有了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產出的有機鮮奶也更加健康。沼渣富含豐富的有機質,增加了土地有機質的含量,使土地更加松軟,黑土地肥力得以提升。牧場生產的沼液除滿足飼草料地施肥外,還花錢雇罐車無償送給周邊的農民使用。福民村農民張文斌家里有100個蔬菜大棚,種植高端有機蔬菜。張文斌說“過去所用有機肥全靠市場買進,成本高,去年起紅星免費送來有機沼液,省了不少錢,幫了我挺大的忙。現在,我村種有機苞米的也搶著用紅星沼液了。”
鄭俊懷告訴記者,牧場的奶牛已經增加到3000頭,現有的面積滿足不了需求,今年,他們又流轉了5000畝土地發展有機牧草種植,好在牡丹江的綠水青山有發展有機種植的巨大空間,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財富。
鄭俊懷深情地說:“寒地黑土能生金長銀,綠水青山真的是金山銀山啊!”(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