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8 15:10 瀏覽量:22547 來源:中國食品網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朱蓓薇在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肖/攝
1月12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中國食品網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對于近年來備受消費者關注的保健食品問題,中國工中國食品網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朱蓓薇表示,我國的保健食品是傳統與現代對接的產物,有著強大的市場需求。國家和企業均應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夯實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科學基礎。與此同時,強化科普中國食品網宣傳,提高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正確選擇能力。
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類保健中國食品網養生節目的盛行,人們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熱度。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保健食品也逐漸發展成一個巨大的產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規模以上保健食品制造業產值1821億元,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64%。
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下,保健食品行業一度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根據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允許聲稱功能的只有保健食品,而現在保健食品行業非法添加、假冒偽劣現象久成頑疾;虛假中國食品網宣傳、違規聲稱現象屢禁不止。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食品安全問題,欺詐性營銷是目前危害最大的主要問題。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測數據顯示,中國食品網2017年1月1日至12月26日共監測到相關紙媒報道4311條,新聞網站文章3.7萬余篇,微信公眾號文章3.8萬余篇,微博原發、轉發8.9萬余條,博客1052篇,論壇發帖4146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全年關于保健品、保健食品輿情關注熱度都處在一個較高水平,而3·15晚會的曝光,將輿情熱度推向峰值。全國多地老年人被保健品“忽悠”的消息不斷被曝光,有消費者因迷信保健品而延誤病情,甚至喪命,也觸動網民的神經。
從時間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中國食品網、廣東等地區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解讀:加大保健品科技投入 科普宣傳更貼近銷售人群
在朱蓓薇看來,我國保健食品行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即個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違法添加藥物、個別企業在市場銷售過程中夸大宣傳,老年人群為主要受害群體、少數媒體成為保健食品夸大宣傳的平臺。
有數據顯示,2016年通過對涉及2025家企業的2951個市售保健食品進行調查,發現有767個,超過總量1/4的保健食品為假冒。而產生以上三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保健食品企業多、散、小。在現有3000多家保健食品企業中,總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只占1.45%,投資額在10-100萬元的企業占41.39%。
朱蓓薇建議,從國家和企業兩個層面進一步加大對保健食品的科技投入,使之成為我國食品行業具原始創新特征的重要領域。
她認為,應加強對保健食品的科普宣傳,讓消費者知道保健食品不是藥品,并無治療疾病的功效,并有適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條件的限制。
朱蓓薇表示,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大問題。保健食品科普宣傳應主要深入社區,幫助老年人在面對虛假宣傳、洗腦式營銷時,能夠方便核實、查證。媒體人應當保持對科學的敬畏和尊重,不做違法宣傳的推手。對那些長期進行違法夸大宣傳的媒體,應當有考核并加大追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