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16:20 瀏覽量:2074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自2019年10月起,鄭州團餐行業刮起中央廚房建設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半年時間,鄭州市共建設了20多家中央廚房。但在這股熱潮背后,企業供餐規模、資金狀況、發展模式和擴張路徑等問題,都關乎著中央廚房建設的生死存亡。
鄭州市團餐協會央廚委主席以及康捷餐飲、膳能央廚董事長張瑞山,日前接受了冷食傳媒的專訪。我們來看看他如何在團餐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并演繹一場“小盒飯、大事業”的傳奇。
陳利娜/文
從幫工到老板,從檔口到食堂
張瑞山回憶,由于家境、個人等多種因素影響,十幾歲時,他選擇到鄭州做幫工。“說學徒都算拔高了,其實就是擦板凳、抹桌子的。不過那時候能外出務工已經算有勇氣了,我在家鄉里屬于‘敢吃螃蟹’的人。”
之后,他又去了一家拉面館做學徒。1995年,學有所成的張瑞山開了一家拉面館,第一個月賺了500元。
張瑞山的創業之路,與大多數廚師的發展之路雷同。對此,他也毫不避諱。“努力學手藝,學成后靠手藝吃飯,賺了錢開店,一個店面開好了就繼續開。我覺得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單則精、精則強。”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有眼光敢拼敢干的張瑞山,2007年成立了鄭州康捷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康捷餐飲”)。“當然,創業不是一拍腦門就能開始的,我也猶豫了好久。當時注冊公司需要實繳20萬元,為此我還欠了10萬元的債務。”
之后,他逐漸承包了河南商專、河南機電高專等多個學校的食堂,康捷餐飲的規模化經營由此開始。“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承包了一個高校食堂的小檔口。這個檔口做好后,就把成功經驗快速復制推廣,從一個檔口到獨立承包一個食堂,乃至員工餐廳、中小學營養餐項目,公司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穩。”張瑞山說道。
“有什么樣的創始人,就有什么樣的企業”,張瑞山自認是一個踏實的人,講究一步一個腳印。截至2019年8月,康捷餐飲已有千余名員工。
談及成功的秘訣,張瑞山說:“我一直給員工強調‘用善心,做膳食’,這也是我們的企業文化之一。我認為,服務在于如何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而不是一個口號。”
團餐行業價位低、利潤薄,要想持續經營就得多賣產品,所以規模化很重要。“我們熟悉中原人的飲食習慣、口味,才有了公司的今天。”張瑞山補充道。
回望過去,他認為,創業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也不會一帆風順,“有舍才有得”。
相較于其他創業者,他認為能有今天的成就,還是有些“小幸運”的,“能在餐飲行業‘從一而終’,沒有改來改去”。
小盒飯大事業,做安全有溫度的營養餐
在張瑞山的理解中,“小盒飯大事業”的團餐,不應該僅僅是盒飯,而應該是品類豐富的營養餐。
“經過20多年的經營,如今康捷餐飲擁有過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且位于鄭州市區,充分保證了各餐廳正常運營,在發生緊急事件或者承接大型活動時,能及時調配資源,完美保障供餐。”談及此,張瑞山表示,公司未來的工作重點是中小學營養餐,為“健康中國”建設作貢獻。
“既然是‘健康中國’,應從娃娃抓起,關注飲食健康。就河南來說,如果從農村、貧困縣的學校到城市的中小學、幼兒園都配營養餐,將會涉及100多萬個孩子。這個市場會成為一片新藍海。”張瑞山預測。
2019年,康捷餐飲拿到了蘭考縣和魯山縣的中小學營養餐項目。對于如何做好營養餐,張瑞山解釋:“營養餐和社會餐有很大不同,后者通過刺激味覺增加點單量,可謂‘不麻不辣不過癮,不甜不咸不舒服’。營養餐關注的是配比,如葷素怎樣搭配營養才均衡,每餐的卡路里是多少等等。”
“另外就是食品安全問題。‘無刺無骨’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配送方式不同,有的營養餐需要在4小時內送達就餐者手中。裝箱的時候,還要有一個簽封,注明裝箱時間。運輸過程中,這些盒飯要一直處于攝像頭監控范圍內。交接驗收的時候也要簽字,寫上時間,確保從出餐到就餐的時間符合安全標準。”張瑞山稱,團餐企業需要始終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警鐘長鳴,才能做到零事故。“康捷餐飲不僅要做最安全的團餐,還要讓團餐有溫度。”
為了能在這片新藍海中占得先機,康捷餐飲在鄭州市西四環建了一個標準化新廠房,一餐可生產3萬~5萬份盒飯。
2019年,康捷餐飲的經營范圍已擴大到河南省內11個地市,涉及20多個項目。“未來,希望康捷餐飲承接更多項目,把營養餐做好。2019年我們的產值是2億元,按照這樣的速度,今年至少可達3億元。”張瑞山說。
身體力行,做行業標準制定者
在高校工作多年,張瑞山最大的感受就是,學生無論做什么都要排隊。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在他看來十分辛苦,所以想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2018年,康捷餐飲上線了“食息餐廳”。食息,顧名思義就是吃飯、休息。他希望康捷餐飲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給學生提供一個放松休息的地方。
“‘食息餐廳’的座位很舒服,每張桌上光USB插口就有四個。用餐高峰期一過,我們的燈光就會調暗,方便學生休息。找不到自習室的時候,也可以到這兒來學習,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張瑞山自豪地說,這也是從社會需求和趨勢出發,適應形勢。“食息餐廳”上線以來,反響良好,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和企業職工的“第三空間”。
隨著中央廚房建設掀起熱潮,2019年11月,康捷餐飲新建了膳能央廚,位于鄭州市高新區,緊鄰鄭州市四環高架和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兩所高校,投資近2000萬元。
說起建設中央廚房的初衷和思路,張瑞山解釋,這源于他的一個心結。
張瑞山在團餐行業做了20多年,“剛開始在食堂幫工的時候,特別害怕遇到檢查。一聽說檢查來了,我就會把身上的制服脫下來,找個角落躲起來,生怕被檢查出來什么問題。但現在,我們提出‘食品安全監督是你們的權利,接受監督是我們的義務’口號。從害怕監督到主動接受監督,源于我們對工作的信心。”
張瑞山希望,康捷餐飲可以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而不是執行者。說起自己對于團餐的標準要求,張瑞山道:“團餐行業標準的6T、4D執行法則,被康捷餐飲落實到餐廳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康捷餐飲推行‘明廚亮灶’,在經營的高校食堂、后廚都裝有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另外,還擁有自己的化驗室,確保原材料符合標準。直至今日,化驗室的設備仍在不斷更新增設中。”
從幫工到老板,乃至年產值2億元的公司,張瑞山感慨良多。他說會繼續秉承“用善心,做膳食”理念,堅持微利經營,當好“健康守門人”,做安全有溫度的團餐。
(據團餐頭條)

人物簡介
張瑞山, 河南省餐協團餐專委會副主席、鄭州市團餐協會央廚委主席、鄭州膳能央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州康捷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