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09:49 瀏覽量:28320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張璐
歷時一年多,恒天然出售中國牧場業務一事終于落定。
日前,全球乳制品出口商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宣布,以5.13億新西蘭元出售中國河北玉田縣和山西應縣兩個奶牛養殖基地予中國優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優然牧業”)旗下子公司內蒙古天然乳業有限公司,同時以4200萬新西蘭元價格將其在河北漢沽農場的85%股份出售予北京三元風險投資公司(下稱“三元”),兩項交易總價為5.55億新元(約25億人民幣)。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
對于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恒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交易三方各取所需
天眼查APP顯示,此次買方之一的優然牧業成立于2007年8月,是一家綜合型農牧企業,總部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前身為內蒙古伊利畜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涵蓋畜牧、飼料、草業三大產業,伊利集團也是其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優然牧業此前被傳正進行新一輪私募融資,計劃募集3億—4億美元,而該輪Pre-IPO融資后將啟動赴港上市。
不過,上述交易還需獲得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許可和其它監管部門的批準,預計將在本財年內完成。對此,恒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Hurrell表示,“出售自有牧場符合我們專注于新西蘭奶源的決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發展在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中國戰略客戶服務、消費品牌及原料業務。”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作為恒天然最大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大中華區在過去四十多年來成績斐然,已成為恒天然業績增長的引擎。2020財年(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恒天然收入為210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962.9億元),中國市場約貢獻四分之一收入,也是近年來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市場。
2020財年,恒天然的中國牧場業務在財報中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表現,數據顯示,中國牧場在2020財年原奶銷量同比提升8%,總利潤同比增長14%。
據了解,恒天然中國牧場始建于2007年,分別位于河北省玉田縣、山西省應縣,以及與雅培共同在山東齊河縣興建的牧場,共有存欄3萬多頭泌乳牛,每年生產超過3.3億升牛奶,約占到中國乳品行業奶源總量的1%。
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恒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接手恒天然的牧場,將對優然和三元完善業務鏈條、提升高質奶源供應形成有效助力,總體來看對三方是各取所需。”
乳企“爭奪”奶源
事實上,進入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奶源行業出現“供給緊平衡”趨勢。7月,蒙牛增持認購中國圣牧成最大股東,隨后,中地乳業引入伊利。兩家龍頭乳企爭相布局的趨勢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風向。9月,中國飛鶴(06186.HK)也加入到“搶牛大戰”,擬超30億港元入主原生態牧業。
據不完全統計,如果交易順利完成,伊利集團將控制著包括賽科星(834179.OC)、中地乳業(01492.HK)、恒天然中國牧場等;蒙牛乳業控制著現代牧業(01117.HK)、中國圣牧(01432.HK);中國飛鶴則將原生態牧業(01431.HK)收入囊中;越秀集團和新希望集團在爭奪重組輝山乳業,至此國內主要原奶企業都已“名花有主”。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分析,奶源的競爭主要緣于三個因素,首先是奶源的緊張,乳企對奶源的需求凸顯;其次,乳業響應國家政策加強農業建設,即投入奶牛養殖業的建設和經營;此外,目前國內乳企在大力發展低溫乳產品,使得生產必需的生鮮牛乳缺口加大。因此乳企需要通過收購或并購進一步控制奶源。
同時,宋亮也認為,優然和三元接手相關牧場是在加強奶源布局,預計要大力發展鮮奶、超巴奶等。事實上,在后疫情時代,鮮奶市場增長速度十分驚人。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鮮奶行業市場分析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常溫奶市場趨于飽和,鮮奶市場逐漸成為眾多乳企競爭的細分領域,2015-2019年鮮奶銷售額逐年提高,年復增長率約9.7%,預計2024年我國鮮奶銷售額將接近450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液態牛奶產量約5.25億噸,其中我國液態牛奶產量超過3200萬噸,鮮奶是拉動液態奶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由此來看,隨著我國鮮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將帶動液態牛奶的市場規模擴大。
對此,行業分析人士也表示,由于鮮奶營養價值極高,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隨著居民健康意識不斷強化,鮮奶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上一篇:百年品牌光明乳業:以“鮮”致勝為消費者提供活性營養
下一篇:華中農業大學為食品復雜乳化體系可控精準制造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