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4:10 瀏覽量:21932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四川報道 珙縣持續探索新時期全面市場監管新模式,在優化企業服務、健全監管機制、服務提質增效、消費權益保護上持續發力,主動作為,敢于創新,真抓實干,勇于爭先,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為珙縣經濟跨越發展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政銀合作”“全程電子化”“營商通”等企業證照辦理服務,營業執照辦理“一網一門一次”。大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實施紅黑榜信用信息公示,落實失信企業多部門社會聯合懲戒。立足市場監管職能,大力推進股權出質、動產抵押登記和商標質押貸款工作,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實施新開辦企業免費刻章(包含公章、財務章、法人代表章、發票章)服務,實現企業辦證刻章“零費用”。2020年累計全程電子化辦理營業執照421戶,辦理動產抵押7件,為企業融資104214萬元;協助凍結股權16件,涉及金額18568萬元;辦理股權出質9戶,出質股權金額34071萬元,被擔保金額103580萬元。
強化監管,堅守底線,全力保障市場安全。一是構建網絡化監管機制。建立縣、鄉鎮、村(社區)、市場主體四級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健全市場主體落實主體責任,鄉鎮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落實監管責任的多方責任體系。二是提升技術性監管支撐。實施“1+13+N”(即縣、鄉鎮、企業)食品(食用農產品)快檢體系建設,在城區建設2個農貿市場+4個大型超市食用農產品快檢室,13個鄉鎮建設快檢室,企業建立自律快檢室。實施省、市、縣多級食品、食用農產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重要工業產品等監督性抽樣檢測。累計完成食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30061批次,監督性抽檢1562批次。抽檢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78批次,重要工業產品53批次。三是建立信息化監管模式。依托四川省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門戶網站等信息化平臺,將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執法、行政處罰、監督檢查、工作動態、隱患排查等信息錄入到平臺,實現網絡信息化、痕跡化市場監督管理。
優質服務,提質增效,助推經濟發展。一是大力推進服務進企。組織開展地震后百名干部進千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萬人進萬企、領導干部雙千等服務進企入戶活動,實地查看企業(商戶)在地震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生產經營、復工復產等情況,聽取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形成問題清單,逐一確定解決責任股室、責任人,助力企業(商戶)良性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干部職工累計進企入戶1100余次,協調解決問題事項42項。二是嚴格執法肅清環境。圍繞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群眾高度關注的突出問題,集中開展春雷行動、校園及周邊、虛假宣傳及欺詐、新冠肺炎防控期間食品藥品安全和價格、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等專項整治,規范市場主體經營行為,查處一批具有典型性、震懾力、影響力的案件,確保市場秩序良性運轉,營造健康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2020年累計查辦案件303件,罰沒款80萬余元,移送案件2件。三是強化指導提質增效。大力實施珙縣王家白酒提質增效行動,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白酒生產企業按生產許可標準開展技改,提升白酒質量。引導王家白酒生產者申請商標,協調鼓勵參加各類展銷會、農博會,提升白酒品牌影響力。截至目前,已推薦5家王家白酒生產企業申請生產許可證,相關手續正在加快推進。四是知識產權助力發展。積極推動落實商標戰略,對2018年-2019年注冊的33件普通商標和2件地理標志予以獎勵,獎勵金額44.6萬元,指導注冊商標64件。積極推動地理標志、地理標志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轉化,指導申請省級專利補助資金20萬元。
暢通渠道,維護權益,全面優化消費環境。一是暢通投訴舉報平臺。將“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等5個投訴舉報熱線全部整合到“12315”“12345”,由專人負責接待接受投訴舉報。二是健全投訴舉報機制。扎實推進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和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線上快速維權、線下無理由退貨、消費環節首問和賠償先付等工作。妥善應對重大消費維權事件,落實“訴轉案”對接機制。三是突出消費維權引導。針對預付式消費、網絡消費等領域多發問題,強化安全風險警示,創新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實現零距離消費維權。2020年累計辦理投訴舉報599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5.2萬余元,建成消費糾紛調解服務站64個,發布消費警示6期,開展消費維權行政指導6次,消費教育和引導宣講活動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