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15:28 瀏覽量:16815 來源:中國食品報
陽春三月,滿園春芽吐新綠,又是春茶飄香時,全國多地進入春茶開采的季節,春茶陸續上市,吸引了不少茶商到茶區洽談收購,各產茶區一片繁忙景象。茶葉在助農增收的同時也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陜西漢中
入春以來,陜西省漢中市茶技部門、茶葉生產經營主體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茶生產,堅持疫情防控和茶葉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全力促進春茶增產增收增效。一是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加強人員防范防護,做好春茶生產各項準備工作。二是配足疫情防控必需物資,積極做好茶葉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和消殺工作。三是提前做好采工用工人員信息摸底對接,加強崗前技術和安全防護培訓,合理安排生產用工,避免人員聚集。四是加強茶葉技術指導。茶技部門組織技術骨干深入一線茶企、茶園,或利用電話、微信及公眾號等手段,多措并舉,持續開展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工作。
近日,西鄉縣在鵬翔五豐茶園、東裕棗園湖茶園舉行了簡短的開園儀式,城固縣在山花公司舉行了開采活動,南鄭區在羅帳嶺茶園和綠嬌子公司舉行了線上開采活動,寧強千山公司也舉行了開采活動。
據統計,自3月10日產茶縣區普遍陸續開采以來,截至3月15日,漢中市已累計生產加工漢中仙毫1200多斤,產值超過120多萬元。
福建松溪
走進福建南平市松溪縣茶平鄉萬畝茶園,茶農們穿梭于茶園間,動作熟練地將嫩綠的芽尖采入簍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春茶是一年茶葉里的“黃金貴族”,質量好、價格高,對茶農來說,春茶收入大概能占到全年茶葉收入的一半。“我種了十畝茶葉,長勢還可以,今年收購價格也比較好,春茶收入可以達到兩三萬元。”茶平鄉茶農陳興壽高興地說。
陳興壽表示,隨著松溪縣茶葉品質的不斷提升,特別是松溪特有的九龍大白茶,得到大眾的認可,價格也普遍提高。今年,他也打算將一些舊茶樹改種上新品種,增加自己的收入。
茶山上的茶農們正在忙碌地采摘今年的春茶,茶山下的茶葉加工企業也開足馬力。
“今年春茶的品質比往年好,價格也高很多。廠里已經生產綠茶1.5萬斤、紅茶5千斤,今天的產量能達到2萬斤左右。”武夷佳德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崇華表示。
“我們公司每天大概收購2萬斤的茶青,價格也比去年高20%—30%,今年九龍大白茶芽葉會比往年更肥壯,產量也有所增加,整個茶青收獲的成品品質是比較良好的,我們期待新的產品質量會更好。”福建湛峰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美蘭介紹說,為了迎接春茶生產,車間已經開啟24小時生產模式,每天可制作5000多斤干茶。
作為松溪縣重要的茶葉原料生產基地,茶葉一直是茶平鄉百姓的“金飯碗”。近年來,該鄉不斷在加強茶葉品質、茶葉品牌上狠下功夫,積極開展一系列舉措,確保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鄉里制定了茶平鄉全域茶園綠色發展3年行動計劃,我們通過聯合執法的力量從農資鏈源頭切斷農殘。在各個村發放《致廣大茶農的一封信》,并倡導廣大茶農簽署承諾書,嚴守茶葉質量底線,立足講好茶葉故事,用文化為茶產業賦能。”福建省委宣傳部掛派松溪縣茶平鄉黨委副書記焦學振表示。
據了解,全縣現有茶園8萬畝,其中九龍大白茶近萬畝。當前,茶農們正陸續投入到采摘春茶中,茶企也開足馬力進行春茶加工,力爭迎來春茶產銷“開門紅”。
云南鳳慶
云南省鳳慶縣洛黨鎮春茶如火如荼地進入黃金采摘期,在采摘基地的另一頭,茶葉加工企業機器也開始啟動運轉。鎮黨委通過求發展、轉方式、見效益的思路,不斷提升茶葉產業規模。“2022年我們大興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將緊跟全縣滇紅茶全產業鏈的發展方向,在茶園集約管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上狠下功夫,把茶葉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助農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力推手。”大興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亞光介紹說。
茶農們背著竹籃子和茶口袋奔走在每一塊翠綠的茶山上,茶農董福春一邊采茶一邊介紹說:“春茶開始,我們來小青樹茶園采摘茶,合作社算給我們采摘工6元一公斤,多摘多得,既能照顧家還能掙錢,我們非常高興,一天也能掙得一百多元。”
近年來,鳳慶縣在如何振興滇紅茶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上深入思考,具體謀劃,建立滇紅茶全鏈條產業聯盟,進一步統一發展思路、統一行動、統一標準,重塑滇紅茶品牌,實現打造中國紅茶“第一縣”的目標。
據了解,目前洛黨鎮共有茶葉經營主體單位和個人46家,其中有“滇紅茶產業聯盟”成員單位6家,13個經營主體已掛靠“滇紅茶產業聯盟”,2022年底將力爭實現入鏈初制所占比達65%以上,完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基地創建,建成綠色茶園3.54萬畝,有機茶園0.31萬畝,進一步實現茶葉種植基地全域綠色有機化,通過黨組織+合作社同向發力,提升企業效益,實現茶農利益最大化。
貴州印江
隨著氣溫的逐漸回暖,貴州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自治縣26.5萬畝茶園相繼吐綠進入采收期,各大茶企也紛紛開足馬力炒制明前茶,將名優質好的梵凈山翠峰茶完美地展示給遠道而來的東莞客商。
“在采茶青時,我們縣多年來一直在不斷培訓和提倡采茶工使用提采法、雙手采茶等這樣一些規范高效性的采茶技巧進行采摘。”在印江縣峨嶺街道同心村茶園基地,印江縣茶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麗紅在對新招收的采茶工培訓介紹推廣提采法、雙手采茶。
目前,在道同心村300余畝茶園,每天都有來自印江興民、普同等4處易地移民安置點的上百名采茶工,以每斤40—60元的茶青收購價參與到明前茶青的搶收中。
印江縣新寨鎮蘭香茶場負責人陳正勇介紹,目前新寨村的芽茶才剛開始采,茶山上的勞動力還不是很多,每天上午茶場一般有300多人,下午在180人左右,目前平均一天的茶青下樹量在400斤左右,而越往后,茶場的采茶工和下樹量也會越來越多。山上采茶忙不停,山下制茶香四溢,隨著批量的茶青下樹,印江各大企業為滿足多元化的消費市場需要,采取機械制茶與傳統手工制茶雙管齊下,開足馬力進行梵凈山翠峰茶的炒制工作。
而每到春茶生產這個時節,印江以梵凈山翠峰茶為主打品牌的名優茶也成了省內外客商爭相搶購的搶手貨,特別是今年在東西部協作下,莞印兩地在“4+”模式下,成功架起了兩地農特產品銷售的橋梁,拓寬了梵凈山翠峰等高尖端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
“這次來印江實地考察后,我們發現這邊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結合我們現在兩地東莞市場+貴州資源這種模式,我們希望印江茶能夠在東莞市場流通后,再來反推印江茶產業一二三產進一步優化和融合,特別是想把印江對茶的生態保護這種核心價值融入我們的品牌產品中,增加印江茶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在印江宏源茶業生產車間,來自廣東省東莞市客商殷茵看完整個制茶工藝和標準后,對印江的茶產業和未來的合作方向進行了分析和介紹。
目前,印江縣按照集中連片栽、集中連片管、集中連片養的工作思路,在全縣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區域中心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茶農)參與發展的良好格局,共建成茶園基地26.5萬畝,投產茶園22.38萬畝。據了解,2022年,印江茶產量預計達到2.2萬噸,產值可達到24.13億元。
(王京臣 周燕蘭 祝曉峰 李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