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09:32 瀏覽量:13540 來源:中國食品報
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中央財政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擺到突出重要位置,全力做好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工作。近日,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銜接資金政策。
助力脫貧攻堅,財稅幫扶功不可沒;發力鄉村振興,財稅力量同樣不可小覷。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持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各地財稅部門積極行動,下達補助資金、安排政策補貼、落實稅費優惠,將幫扶觸角向農業、農村、農民延伸,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錨定重點地區
黃洋村是貴州省遵義市稅務局的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點。近年來,在遵義市稅務局的幫助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黃洋村大力發展天門冬、銀杏、魔芋、烤煙等經濟作物,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村民收入。如今,村里路修通了,產業發展起來了,環境變整潔了,村民更勤奮了,村容村民都發生了“蝶變”。
黃洋村平均海拔1100米,因為窮,曾經一度村里見不了幾個年輕人,而現在,年輕人外出務工是少數、他們多選擇在村子里就近就業。“這一變化得益于‘稅務書記’來了之后,他不但多方協調幫我們修通產業路,還助村里發展了烤煙、魔芋、天門冬等產業……”黃洋村村民吳天華說。他口中的“稅務書記”,是大坪街道黃洋村任駐村組長的遵義市稅務局干部申忠。據了解,2019年以來,遵義市稅務局直接投入幫扶資金150余萬元,協調項目資金600余萬元,幫助務川縣黃洋村成功發展壯大烤煙產業,建成17公里煙基路,促成全市唯一的烤煙綜合體項目落戶;幫助務川縣大漆村發展30萬株香榧和千畝生姜種植產業,覆蓋500余戶農戶;幫助習水縣永盛村發展高附加值食用菌種植,建成烘干房、冷庫等加工儲存設備,2020年實現集體收入16萬元。
“天山堡村從積貧積弱到村美民富,稅務部門始終是我們的‘娘家人’。”重慶市勞動模范、酉陽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村委會主任冉慧說。冉慧所在的天山堡村緊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景區,坐落在海拔1100米至1600米的高山上,是土家族聚集的村落。多年前,該村因地處高山、交通不便、基礎條件落后,進村如同上“天山”一樣,因此得名天山堡村。2014年,冉慧被選為天山堡村村委會主任,開始帶領村民們發展蔬菜、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
“我們有4戶村民經營農家樂,在旺季每戶日均收入上千元。他們都是個體戶,國家通過減免稅收最大程度讓利給這類市場主體。”冉慧介紹,天山堡村目前有2戶集體經濟、4戶農家樂,發展了200畝高山蔬菜、200畝經果林、200畝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這些涉農企業增值稅基本全免,這是對鄉村產業發展最直接的支持。
“對于已實現脫貧攻堅的地區而言,繼續沿用稅收優惠政策,加強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有助于培育和扶植產業扎根,為實現鄉村振興創造條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汪浩說。
抓住重點任務
一大清早,海南省海口市龍泉鎮五一村種植戶陳世荷就哼著小曲兒,下地插秧:“今年再也不用為護苗水發愁啦!”原來,過去村里的田靠一臺老水泵引水灌溉,管道直徑小,到春灌用水高峰,南邊的1500畝農田根本不“解渴”。
聚焦農民最迫切的現實難題,海南省財政部門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過去兩年,區里共投入財政資金4644.52萬元,用于農田水利、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全區的田間水泵都更新了。”海口市龍華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洲財說,新水泵管道直徑達40厘米,抬高了基座,既不用擔心排澇問題,也能讓灌溉末端的1500畝農田喝得飽。
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經營懷菊花、懷牛膝、懷山藥、懷地黃等農副產品及土特產品種植、收購、加工、包裝、銷售的生產企業。多年來,該企業產品銷量逐年增長,市場份額逐年擴大。“一系列的減稅降費政策和便民辦稅服務措施以及疫情防控期間階段性社會保險費減免、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對農企的扶持‘功不可沒’!”回首公司的發展歷程,該公司鑫合農業開發項目總經理表示,是財稅部門的好政策、好服務讓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
近年來,為了幫助廣大種植戶念好“致富經”,河南省焦作市稅務系統專門成立了特色農業幫扶小組,并編撰生動形象的宣傳小冊,將便捷的辦稅舉措和實用的政策干貨送進田間地頭,為農戶詳細講解自產自銷農產品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輔導農戶開具自產自銷農產品免稅發票,助力農戶穩產增收,推動懷菊花種植業穩定健康發展。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促進下,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保持了參與的高漲熱情。與此同時,隨著鄉村旅游、特色產業、農村電商等快速發展,“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也在被迅速復制。這背后,是各類市場主體對財稅部門持續釋放出的聚焦服務鄉村經濟、全面落實利企惠農政策長期利好的認可。汪浩表示,財稅支持政策針對與鄉村振興戰略有交集的涉農企業給予優惠,目的是通過產業引進助力當地就業,從而達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目的。“應該說,一定程度的免稅或者退稅,有助于那些有志于投身鄉村振興的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用好管好銜接資金
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撥款下,“三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2022年,中央財政按照只增不減的原則,預算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以下簡稱銜接資金)1650億元,同口徑較2021年增加84.76億元,增長5.4%,不僅體現了過渡期財政支持政策保持總體穩定的要求,還進一步加力。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過渡期繼續通過原有資金渠道鞏固“三保障”成果;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推動脫貧地區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要求,督促指導各地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任務、重點環節,用好管好銜接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和脫貧群眾增收效果。
在重點地區上,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傾斜支持。過渡期,中央財政堅持將重點幫扶縣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中之重,在測算分配銜接資金時單獨考慮該因素,予以傾斜支持。在此基礎上,《指導意見》進一步督促相關省份將重點幫扶縣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突出位置,在分配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資金時,確保中央有關傾斜支持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在重點任務上,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要求各地逐年穩步提高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的比重,并明確了支持的重點內容、關鍵環節和扶持方式。要求銜接資金優先保障到人到戶項目的資金需求,重點支持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脫貧戶發展生產增收,提高家庭經營性收入。完善產業項目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群眾充分受益。
在重點環節上,強化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管理。《指導意見》在總結有效做法的基礎上,要求各地建立健全項目庫,嚴把項目入庫質量,夯實項目施工準備,加快前期工作進度,確保項目有序推進。同時,要求各地加快資金下達,落實資金績效管理要求,加強跟蹤督促,及時發現問題和改進工作,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鄉村振興建設委副秘書長袁帥表示,中央財政將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保障和保持過渡期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結構,突出資金支持重點,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強化資金項目管理,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充分體現國家對“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聯農帶農是鄉村振興的支點,銜接資金優先支持,可以說是牽住了‘牛鼻子’。支持聯農帶農項目(產業)等于抓住了撬動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可以聚集資源、內在驅動,影響連接、集聚集群。總之,因為有了聯農帶農項目(產業)的優先發展,鄉村振興這個系統工程就能中心開花、重點突破,走上發展的快車道。”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孟立聯如是說。
(顧雨霏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