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3:29 瀏覽量:16653 來源:食品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極不平凡的十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就,經濟發展有了大提高、生態環境有了大改善。5月1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經濟和生態文明領域建設與改革。
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取得歷史性進步
“這是我國經濟實力又邁上一個大臺階的十年。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接近了高收入國家門檻。這些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保持在30%左右,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
韓文秀介紹,我國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了2.44%,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到2.5∶1。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由0.474降到0.466,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扎實推進,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優勢互補性持續增強。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我國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的民生建設,群眾獲得感顯著提高。在推動共享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方面成就顯著,更好滿足老百姓的新期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的質量和社會的共享水平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全方位躍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我國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個都不掉隊”成為全面小康的標志性成就,并且在此基礎上,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我國的人民生活已經進入相對殷實富足階段,住房條件也顯著改善,人民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文化旅游、健身休閑都成為大眾消費,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日益彰顯。
“過去十年的民生建設成就是歷史性的,全方位的,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我們將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發展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加大對薄弱環節、重點地區、困難群眾的傾斜力度,努力讓全體人民在高質量發展中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胡祖才表示。
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我國的開放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2021年,貨物+服務貿易總額增長到6.9萬億美元,連續兩年全球第一;雙向投資穩居世界前列;從2017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二;對外投資流量穩居全球前三位,“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高質量推進。制度型開放方面加快推進。2021年,在海南推出了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總的來說,制度型開放水平不斷提高。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開放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實現了新的突破,今年RCEP正式生效實施,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落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作出了新的貢獻,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我國的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得到了全面拓展。商品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由11%上升到15%,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得到了增強。我們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積極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對外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數由10個增加到了19個。部署建設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試驗田,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韓文秀表示。
“在過去10年,中國簽署的自貿協定數和以前相比增長了近1倍。在貨物貿易領域,關稅水平更低,通關效率更高。”王受文介紹,2012年以來,中國對外簽署了9個新的自貿協定,包括和瑞士、韓國、澳大利亞等,新簽的這些自貿協定中,大部分商定的關稅為零的商品比例達到了90%以上,有的達到了97%。就通關效率而言,2017年,中國進口商品整體通關時間需要4天左右,現在只需要不到1天半。從中國出口貨物,2017年,整體通關需要的時間是12個小時左右,現在只要約1.2個小時。
在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王受文稱,市場準入更寬,開放力度更大。在服務貿易領域,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的100個部門相比,在最近的RCEP自貿協定中又增加了22個部門的開放承諾,按世貿承諾已經開放的部門中,有37個部門在RCEP里提高了開放承諾水平。在投資領域,采用負面清單的方式,在制造業、農業、采礦業等方面作出了更高水平的開放承諾。
“這些開放舉措擴大了外資企業以及其他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也擴大了中國內外資企業進入到自貿伙伴市場的機會。”王受文說,更重要的是,給外資企業帶來了更多投資方面的機會,以前有些投資是禁止的、限制的,現在更多的領域是對外資開放的。另外,這些自貿協定的簽署使中國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給他們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王受文表示,未來,中國將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相信隨著中國自貿朋友圈的不斷擴大,中國進一步開放的紅利將會惠及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
有序有力有效推進“雙碳”工作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指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將全國330多萬個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管理,引導企業低碳綠色轉型發展。
胡祖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是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多的領域之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重要進展,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成為更多群眾的自覺選擇。
“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已經完成了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基本構建起‘1+N’政策體系,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實現良好開局。”胡祖才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將持續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涉及多個行業領域的N個配套政策文件正在加快出臺。大力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抓緊推動重點行業能效達標改造,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規范發展碳市場。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引導綠色低碳消費,倡導綠色出行,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開展多雙邊對話交流和務實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可以實現的。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保持戰略定力,緊盯‘雙碳’目標不放松,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搞‘碳沖鋒’,不搞運動式‘減碳’,有序有力有效推進‘雙碳’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胡祖才如是說。
上一篇:海關出臺十條措施促進外貿保穩提質
下一篇:攻堅克難,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訪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盛來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