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14:38 瀏覽量:17142 來源:中國食品報
乳企的上市熱情在今年又一次被激活。7月5日,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認養一頭牛”)預披露招股書,擬沖刺上證主板。從今年5月陽光乳業上市起,緊隨其后的除了認養一頭牛,還有澳亞集團、菊樂股份、騎士乳業等。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共有14家乳企啟動上市計劃,幾乎均為新銳品牌和區域乳企。眾多新銳品牌和區域乳企瞄準A股上市,讓巨頭林立的國內乳業市場再起波瀾。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內乳業巨頭的圍剿下,新銳品牌和區域乳企要突圍而出,必須尋求資本的支持,才能應對復雜的競爭環境。
乳企扎堆IPO為哪般
事實上,這并不是乳企的第一波上市熱潮?;仡檱鴥热闃I的發展歷程,自1996年乳業巨頭伊利拉開上市帷幕后,截至目前,我國A股市場上共有32家上市乳企,形成了少數全國性乳企、數個區域性乳企以及眾多地方性乳企并存的市場格局。而龍頭企業在原奶收購、產品研發、品牌力建設等方面具備明顯的規模優勢,市場份額持續向頭部乳企集中。
據乳業分析師宋亮介紹,2013—2016年是乳品市場的資本黃金期,當時有不少資本看好乳品市場紅利。在資本的助力下,乳企在隨后幾年迎來了一波上市小高潮,僅2020年就有熊貓乳品、均瑤健康、品渥食品、李子園和一鳴食品等5家乳企相繼在國內上市。但像今年這樣有14家扎堆上市的,在乳業歷史上還很少見。
究其原因,乳業營銷專家侯軍偉認為,主要有三個:一是受國家鼓勵民營企業上市的政策影響,二是疫情期間乳企抵抗風險能力下降,三是目前國內乳品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頭部企業給腰部中小型乳企造成了經營壓力。
宋亮認為,除了要募集資金、抵抗風險外,乳企扎堆上市的原因還有兩方面:一是通過建立股權激勵機制,以便管理層將來變現;二是進一步加碼供應體系,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司實力。
面對頭部乳企的壓力,新銳品牌和區域乳企通過上市融資穩固基本盤成為必由之路。從募資項目看,擴大產能、開拓渠道、補充資金成為乳企的首選項目。
陽光乳業IPO募資6.69億元,分別投向江西基地乳制品擴建及檢測研發升級項目、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設項目、營銷渠道建設和品牌推廣項目。投產后,公司將新增11萬噸產能。
同樣謀求募資擴產的還有菊樂股份,擬IPO募資約13.63億元,用于古浪縣菊樂牧業奶牛養殖項目、溫江乳品生產基地改擴建項目、年產12萬噸乳品生產基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
依托電商崛起的認養一頭牛擬IPO募資18.51億元,用于海勃日戈智慧牧場建設項目、品牌建設營銷推廣項目、信息系統升級改造項目、補充公司運營資金等。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準備拿出5.2億元用于品牌建設營銷推廣。
赴港上市的澳亞集團,IPO募資計劃用于擴張牧場群、改建牧場設施、對新牧場設施進行投資等。
部分乳企多次折戟
但在扎堆IPO的同時,很多乳企自身面臨著重重問題。
騎士乳業資產負債率持續走高,總體負債水平高于同業可比上市公司。認養一頭牛則因3年累計10億元的營銷推廣費用飽受質疑。作為供應商,澳亞集團也面臨著國內生乳價格下行和養殖成本上漲的風險。
上市之難,甚至讓幾家企業終止了自己黯淡的IPO之路。
早在2017年就開始接受IPO輔導的紅星美羚,在今年仍未成功過會。公司稱在審核期間經歷了2次現場檢查、10余次問詢回復、8次財務數據更新、6次收入專項核查、3次IT審計。在上市失敗的公開信中,紅星美羚稱“上市比唐僧取經還難”。
就在7月初,號稱要做“羊奶粉第二品牌”的美廬生物的第三次IPO也終止了。美廬生物的上市之路也頗為坎坷,早在2008年,美廬生物就曾想在美股上市,后來上市計劃折戟。2020年美廬生物在主板申請上市,遲遲沒有進展后,又在2021年初終止主板IPO進程轉投創業板。
不得不承認,上述兩企業自身的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紅星美羚雖然已經成立將近20年,但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只有5000萬元左右;美廬生物的凈利潤也常年穩定在8000萬元左右,其主要的自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營業收入總體呈下降趨勢。
不過也有曾上市失敗的乳企再度沖刺資本市場,如菊樂股份在今年開啟了三闖IPO之旅。但該公司也存在著區域性過強、業績規模位于同類競爭對手末位的問題,能否三戰成功,仍然需要打一個問號。
上市并非“萬能解困藥”
從披露的招股書來看,這些在IPO路上的乳企都交出了非常“漂亮”的業績,但上市之路并非坦途,暴露出的問題同樣突出且大同小異。相比大型乳企來說,區域乳企面臨著更大的困難。乳制品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大型乳企向全國擴張、區域乳企之間的競爭以及進口乳制品的沖擊,都對區域乳企的生存空間造成了擠壓。
此外,很多區域乳企當前的發展仍較為緩慢,整體規模也相對較小。以2021年營收來看,在一眾區域乳企中,除完達山外,營收基本都在10億元上下徘徊。為尋求進一步發展,選擇上市無疑是更為快速的方式。但上市后,仍要面臨很多風險,對區域乳企來說,上市并不是“避風港”。
在侯軍偉看來,以陽光乳業為代表的區域乳企,在上市后仍面臨巨大壓力,上市并不能改變區域性集中的問題。比如,已上市的三元股份至今核心優勢還是在北京,光明乳業大本營在上海,新乳業核心優勢在四川。
在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的圍攻下,區域乳企未來要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侯軍偉認為,上市后這些乳企仍將面臨來自產品、渠道、營銷推廣以及人才不足等四大方面的挑戰,最核心的是要建立自身產品的壁壘。如果中小企業不能在產品上打造出超強的差異化優勢,將在和伊利、蒙牛的競爭中失去優勢。
而從招股書來看,這些乳企的研發投入費用普遍不高。過去2年,認養一頭牛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0.04%和0.27%;2021年,菊樂股份的研發費用率則為0.44%,費用僅為628.13萬元。
乳業專家認為,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健康觀念提升,乳制品營養價值受到重視。在乳業龍頭恒強的局面下,新銳品牌和區域乳企需發揮細分賽道優勢,上市尋求資本助力,進行差異化布局,才能在競爭中謀求一席之地。
(楊曉晶 綜合整理)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播報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加強雪糕等產品監管 上半年抽檢3137批次產品,15款不合格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播報 二〇二二年《財富》中國五百強發布 伊利、蒙牛、光明、飛鶴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