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16:49 瀏覽量:10658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訊 (記者 韓松妍)隨著臨床要求不斷提升以及公眾需求不斷增加,營養治療的作用日益凸顯。《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明確提出“臨床營養行動”,要求加強臨床營養科室建設,逐步開展住院患者營養篩查、評價、診斷和治療,推動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營養防治。近日,國家衛健委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答復和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案答復的函中重申,繼續加強臨床營養能力建設。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深入貫徹落實《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動建立和完善臨床營養工作制度,通過試點示范,全面推進臨床營養工作,加強臨床營養科室建設;開展住院患者營養篩查、評價、診斷和治療,建立以“營養篩查—評價—診斷—治療”為基礎的規范化臨床營養治療路徑;積極推動營養相關慢性病的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及癌癥等慢性疾病的臨床營養干預指南;推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療膳食的規范化應用,全面推動營養支持工作的發展,提升我國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盡管如此,我國臨床營養科建設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科室內部架構、專業技術人員結構、臨床營養診療路徑仍需不斷完善。為此,國家衛健委持續推進臨床營養科室建設。一是加強機構建設。2020年,國家衛健委組織制訂《臨床營養工作規范》《臨床營養診療技術規范》。結合需求和現狀,研究建立規范化臨床營養診療路徑和統一的臨床治療膳食標準。以指南規范為抓手,協調推進患者營養狀況篩查與干預工作,為我國臨床營養診療及管理工作標準化提供依據。二是開展系列工作規范臨床營養科建設和促進臨床專業人才隊伍發展。國家衛健委印發《臨床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明確臨床營養科應加強科室內部建設,確保本專業技術人員層次、結構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多部門相繼出臺標準,要求提升相關人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知識水平。如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臨床醫學類專業在公共衛生課程中設置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有關內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2014版)》預防醫學科培訓細則中也提出,第一階段綜合臨床能力培訓可選擇營養科輪轉;第二階段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實踐能力培訓要求必須在營養與食品衛生科(所)輪轉1個月,了解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工作范圍、營養學概念、營養狀況評價等營養學相關知識。同時,內科、外科、兒科(含兒外科)等相關專業的培訓細則中均提出學員應掌握一定的營養學知識技能。我國臨床營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
為進一步提升營養相關專業服務實踐能力,2021年,國家衛健委組織各省開展營養指導人員能力提升培訓試點工作。組織起草《營養指導員培訓大綱》,提出了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營養相關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相應的學時要求。組織編寫《營養指導人員能力提升培訓參考教材》,教材涵蓋營養學、健康教育學、食品衛生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方面內容,培養開展膳食調查、體格測量、營養評價、食譜配餐設計、合理膳食指導和科普宣教等能力,為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提供有效支持。加大在職在崗營養相關人才培訓力度。2019—2021年,全國共開展營養學專業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450余項,累計培訓營養學相關專業人才14.4萬余人。
此外,特醫食品是臨床營養治療中的重要載體。國家衛健委組織制定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應用規范》,主要規定醫療機構中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基本應用要求及其處方制定方法,用于指導臨床醫生、臨床營養師規范使用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目前該標準已公開征求意見。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動醫療機構臨床營養科的發展建設;推動專業化、規范化和職業化的營養人才建設,加強營養指導員培訓與考核工作,為基層培養一批營養指導人員;鼓勵有條件的醫學院校增設臨床營養學相關課程,加強醫學生營養學相關知識與能力培養,為其畢業后從事臨床營養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還將針對特醫食品的薄弱環節,配合國家醫保局按照醫保標準化工作總體要求,做好特醫食品相關編碼標準的研究工作;配合市場監管總局做好《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的修訂、解讀和實施工作,嚴格注冊監管,壓實責任,防范風險,筑牢特醫食品安全底線,切實維護特殊疾病狀態人群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一篇:四十一家酒莊酒企齊聚酒博會 新疆葡萄酒唱響產區之美品類之美
下一篇:規范老年消費品市場 維護老年人消費權益 銀發經濟既要“適老”更要“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