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2 10:27 瀏覽量:24888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一顆小葡萄,撬動大世界
小葡萄大產業,平凡中孕育出偉大。
葡萄美酒釀制,穿越歷史時空走來,
風靡世界各地成為至愛。
中國是世界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
我國最早有關葡萄的文字記載
《詩經》《詩·周南·蓼木》:
“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詩·王風·葛藟》: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
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詩·豳風·七月》: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從以上三首詩大致可以了解到在《詩經》
所反映的3600年前的殷商時代,
人們就已經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種野生葡萄。
在約300O年前的周朝,
我國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園,人們已知道怎樣貯藏葡萄。
葡萄酒的誕生及發展與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探索,
宗教的興起、發展,海內外的殖民擴張,
政治經濟貿易的往來,文藝的傳播有著密切關系。
世界葡萄酒格局,
一個是舊世界,一個是新世界。
舊世界指的是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
新世界指的是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
作為西方文明的標志,
葡萄酒就如歷史長河的一首瓶中詩,
她優雅、含蓄;她瘋狂,濃烈。
古往今來,多少名人騷客為她寄言寫物,
留下不朽名句佳話,美好故事流傳。
酒去瓶空,我們又對她有無盡的遐想,
也如海明威對葡萄酒的嘆詞:
世界上最自然、最文明、
最完美的東西莫過于葡萄酒,
它不只是單一的感官享受,更加是一種愉悅與鑒賞。
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使葡萄酒成為世界性的飲品,
也毫無疑問問鼎世界成為第一大果酒的地位。
只要有葡萄種植的地方,
葡萄酒便如影隨形出現,
乃至民間都有著釀酒的習俗傳統。
除了南北極外,全球各地均有葡萄酒產生的理論條件。
只不過發展情況各有不同,
有氣候、環境、消費、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
世界十大葡萄酒生產國產量:
1、意大利 48.8億升;
2、法國 42.2億升;
3、西班牙 37.8億升;
4、美國 22.5億升;
5、澳大利亞 12.5億升;
6、中國 11.5億升;
7、南非 10.5億升;
8、智利 10.1億升;
9、阿根廷 8.8億升;
10、德國 8.4億升。
以上數據源自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2017年。
贊美葡萄的古韻詩句:
唐·王翰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唐彥謙 《葡萄》:
金谷風露涼,綠珠醉初醒。
珠帳夜不收,月明墮清影。
元·鄭允端 《葡萄》:
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若使文園知此味,露華應不乞金盤。
李白在《對酒》: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玳瑁筵中懷里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帶襭紫蒲萄,袴花紅石竹;
《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
酒鉤送盞推蓮子,燭淚黏盤壘蒲萄;
《寄獻北郡留守裴令公》:
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韓愈《蒲萄》:
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復扶。
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須。
唐彥謙《葡萄》:
珠帳夜不收,月明墮清影。
現代版的贊美:
她幌如披著柔幔的處女,
玲瓏剔透,嬌艷欲滴,氣若幽蘭。
紅酒那內在醇香,還有那一份莫名、
靈動而難以掌控的那份妖嬈。
品酒如品人,是一種身份一種追求和一種人生態度。
拈一杯紅酒,滑過紅唇,浪漫依然,
人因酒而醉,醇香不散。
品味在紅酒里,徜徉在微風中,
共舞在星空,回味在夢鄉。
魅力來自于天地的恩賜,飄渺于生命的內在。
一縷銷魂魅惑,一段神秘情思,輕聞淺嗅,迷離癡醉。
享受穿越唇齒的甘洌與柔滑,
浪漫溫情在肺腑間隨波蕩漾。
如高雅青蘭,如花綻放。恰高山流水,精美絕倫。
魅力出天然,韻味永流轉,
自然的味道,在不經意間展現。
如絲絲溫柔折疊起的輕裳,似皎潔月光灑下的碧波秋蕩。
紅葡萄酒入口甘醇,如女人柔情似水;
紅葡萄酒的后勁綿長,如男人執著堅韌。
紅色源自于生命自身的開端,
紅色有著原始的圖騰,
紅色有一種最原始的信息,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斑斕嫵媚。(名酒莊號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