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11:30 瀏覽量:19490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三日開甕香滿域,百年傳香劍南春。
佳釀劍南春歷史由來已久,從靠天吃飯釀酒、產量不穩定的古老生產模式,到如今科學釀酒品質為重的新局面,離不開一個人帶領一群人的奮斗與奉獻。這個人就是劍南春集團總工程師徐占成,劍南春釀酒技藝第九代傳承人,中國著名釀酒大師、酒體設計師,他不僅為劍南春酒的榮耀做出卓越的貢獻,也引領著中國白酒行業走向科學化、世界化。
50年的釀酒生涯里,徐占成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釀酒壁壘阻礙,攀登了一座又一座高峰,不斷突破自我,在中國酒界開創了“酒體設計學”和“酒體形態學”,發明了居世界先進水平的“秒持值衡定評酒法”,并且第一個將中國白酒領入納米級分子水平并繪制出第一張納米圖譜。
追溯舊時光的記憶,不難發現他成功背后的秘密,徐占成對白酒研究一絲不茍的態度,追尋極致的工匠情懷以及在釀酒科研創新的道路上永不停息的精神,使劍南春走得更遠、更高。
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
說起膽大心細,徐占成就是一個典型例子。1969年,剛20出頭的徐占成輕裝上陣,踏上了去往綿竹劍南春酒廠之路。畢業于四川省輕工業學校機械工程的他,本以為能夠借助專業在酒廠里大干一番,但當時酒廠太落后了,機械鐵器幾近于無,這讓徐占成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因吃不了苦,陸陸續續有學生調走,徐占成卻不信這個理,在劍南春“天益老號”附近的舊酒坊車間里堅持當一名釀酒工。
二十多歲的徐占成,年輕力壯、體魄強健、高大魁梧,酒廠里的老師傅都叫他“徐大個”。在老師傅的傳授下,徐占成就對劍南春的生產技藝已是了熟于心。五年的光陰里,高強度的勞動并沒有讓徐占成打退堂鼓,盡管身體強壯能夠吃苦,但在徐占成看來,一直依靠人力釀酒對于劍南春長遠的發展并沒有很多益處,于是,他開始思考,“怎樣提高質量和產量?總不能一代代都這樣靠天吃飯、言傳身教下去吧!怎樣變經驗生產為科學生產?這千百年的古法釀造技藝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科學奧秘?”。
70年代中期,徐占成一邊做庫房保管,一邊自學評酒、勾兌。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徐占成想方設法,多看、多聽、多聞、多嘗、多問,掌握了酒體勾兌技藝。盡管個子大,卻心細如絲,“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徐占成并未滿足于此。1980年考上四川省白酒評酒委員以后,他認為評酒時更偏向于主觀判斷,為了尋找到合適評酒的標準尺度,開始了又一輪研究,并發明了“秒持值恒定評酒法”。
“2019川酒全國行”啟航,劍南春從這里出發東征古城西安
傳承為根 創新為骨
傳承并不是一味遵守古法,只有與時俱進,在傳統釀造技藝上接續新枝條,以創新、人才、科研為方向,才能老酒煥新,讓老酒更香、更醇、更貼近人民需求。徐占成認為,“要把傳統經驗科學化,不是看一下摸一下就對了”,“傳統的東西,我們要繼承精華部分,要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后再來指導生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徐占成以長遠的眼光,實事求是的精神,潛心科研的態度,持之以恒的堅持,在全國率先提出酒體設計理論,創立了酒體風味設計學,將傳統的勾兌嘗評技術提升為系統科學,開一代先河。另外又在質量檢測方面獨創了年份酒測試方法,使中國釀酒工業發展更加公開公正。
國內首屈一指的劍南春萬噸級原酒陳儲庫
2001年,徐占成發現劍南春酒中蘊藏的“納米基因圖譜”,之后發現每支中國名酒都存在特殊的納米級形態特征,可稱之為白酒的‘基因圖譜’,這一發現震驚世界,這一偉大發現必將留名于酒史的功勞薄。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徐占成也始終奮戰在科研創新一線。劍南春整個生產環節共計264道,一直保持著穩定的質量。如何做到在激烈的同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技術創新成為劍南春的核心競爭力,在質量、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中,劍南春也堅持以更多投入換取企業成長強壯。徐占成講:“只要是科研需要,我們都在加大投入,包括國外的先進設備。在研究酒體風味,我們檢測出劍南春酒有1700多種物質,其中有利于健康的物質就有200多種”。將傳承與創新相互融合,以傳承古法為基底,創新為骨干,科研活動為枝葉,人才為陽光雨露,使得劍南春這棵大樹葳蕤挺拔、枝繁葉茂,不畏風雨,不憂亦不懼。
唐時宮廷酒,盛世劍南春。
今日話徐老,潛心科研無止境,譜寫酒業新豐碑。在徐老身上,感受著一代名酒的厚重、一代名師樸實中散發的光華。(名酒莊號團隊)
上一篇:中國名酒大師系列:守正出新—匠人沈才洪
下一篇:漫步沈子國酒莊:長江之畔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