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6:11 瀏覽量:2000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新年伊始,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我們邁上了一段新的奮斗征程。
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推動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我們要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高水平謀劃布局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思路,加快推進食品行業轉型生態發展,提高供給質量,引領新型消費,擴大內循環,滿足市場消費高品質生活新需求,著力提高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提高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第一動力是創新,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實踐證明,最前沿的技術是引不進來的,甚至會遇到技術封鎖,這就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需要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和前沿核心技術創新。食品行業要科學謀劃,求真務實,要集中優勢力量加強關鍵技術研究,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力爭在營養靶向設計技術、精準營養供給技術、智能健康管理技術、天然添加劑提取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動關鍵配料技術、特殊膳食配方技術、新食品資源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龍頭企業引進高端人才,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食品領軍企業。建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加快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行業創新主體,開展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面對面對接活動,促進科研成果市場轉化,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形成我國食品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提高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抓住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應用信息化最新成果的各類產業,也就是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國家高度重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食品行業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擴建優質原料基地,保障內需供應;集聚優勢力量,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產業鏈自主可控;把握好科技創新戰略支撐,加大科研投入,開發中高端產品,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重點抓好補短板、鍛長板、強企業;支持食品行業大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能力,形成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食品企業核心競爭力。
提高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推動形成食品工業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食品行業要緊跟消費趨勢,提升供給能力,把老品牌優勢和新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把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定制化生產結合起來,從品種功能上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需求。要大力推進食品行業國際對標,鼓勵高端制造,提升營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食品,形成食品行業新發展優勢。以多層次、多元化、高水平、高質量的標準體系,形成食品行業新發展引擎。
下好創新先手棋,闖關奪隘拓新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即將開啟,這將是中國經濟最有發展空間的歷史階段,食品行業要抓住機遇,篤定前行,不斷完善,夯實基礎,積極創新,努力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創造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