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6:26 瀏覽量:1127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奶茶換上了紙吸管,超市改用起可降解塑料袋。這是許多城市今年的新變化。根據2020年1月出臺的《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那么,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可降解塑料袋就可以放開了用嗎?針對公眾的這些減塑疑問,近日廣東省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毛達及業內人士做出了解答。
紙吸管、可降解吸管尚無國家標準
四川成都市民寧妮是忠實的奶茶愛好者,在當地取消塑料吸管后仍然擔心紙吸管可能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我看不到這根吸管的生產材料和生產標準,這樣的產品泡在飲料里、含在嘴里,真的安全嗎?”
通過走訪發現,除一點點、喜茶和奈雪的茶等商家在吸管的包裝外標注了成分外,大多數紙質吸管和聚乳酸可降解吸管的外包裝上都沒有標注生產標準,也找不到材料和廠商的相關信息。
“紙吸管”并非只用紙制成,生產原料也有優劣之分。“現在市場上普通紙材料大約5000元到6000元一噸,食品級的紙材料則要12000元一噸,相差不止一倍。”浙江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樓仲平表示,紙吸管市場上有不少濫竽充數的劣質產品,“紙吸管里不僅有紙,還有膠水等材料,紙和膠水的質量,決定了紙吸管的質量。我們也在市場上收集過紙吸管,部分產品在高溫環境下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喜歡咬吸管的消費者尤其要注意。”
目前國內尚無可降解吸管的國家標準,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大多是行業標準或者企業標準。QB/T 4633-2014《聚乳酸冷飲吸管》標準為中國輕工行業標準,Q/DFY001-2018《一次性紙質飲用吸管》標準為日照東方緣日用制品有限公司企業標準,Q/HL001-2018《食品用一次性紙吸管》標準為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
江蘇無錫蘇嘉達嶺裝飾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葛先生表示,在目前還沒有可降解吸管國家標準的情況下,企業一般采用自己的企業標準。“用企業標準的多一些,企業標準會具體到原料、工藝等環節,國際標準還沒有這么具體。”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塑料制品容易泄露到環境中,對海洋生物和環境造成影響。其中,塑料吸管使用量大,回收價值低、回收量少,更容易泄露。而用紙吸管作替代,有助解決這方面問題。因為紙張在自然環境中的降解速度比塑料快,能對海洋減少污染。但目前有的紙吸管采用復合材料制作,比如紙+鍍膜等,可降解性就會打折扣。
另外,紙張生產也會產生污染排放。要綜合考慮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所以,建議如非必要,可以少用吸管。
無紡布袋、可降解塑料袋不能放開使用
除了吸管問題,塑料袋的使用也是百姓所關注的。目前,隨著塑料袋下架,很多超市換上了無紡布袋、可降解塑料袋,那這些方式真的環保嗎?對此,廣東省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毛達認為,關鍵問題在于無紡布袋是一次性使用,還是重復使用。無紡布的原材料主要是塑料,包括聚丙烯(PP)、聚酯、粘膠纖維等,只是形態像布而已。單個無紡布袋比一次性塑料袋用料更足,對環境影響更大。如果能被多次使用,則有利于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耗量。不過,無紡布袋不像傳統布袋那么結實、耐用,一些人不愿重復使用。如果違背了無紡布袋重復使用的設計初衷,那它就未必比傳統塑料袋更環保。
對于可降解塑料袋是否可以放心大膽使用,毛達明確表示,還不可以。因為生物降解塑料不能自然降解,也不是隨便埋在土里就能降解,需要在嚴格溫控、濕控等條件下才能進行。而目前現有的后端處理體系,還無法做到準確識別、分揀或大規模地單獨收運、堆肥降解這類產品。
除了上述的不能形成閉合循環,無法單獨收運降解外,還有其他原因。比如,耗費糧食。可降解塑料袋的原料是玉米等糧食作物。大量使用本地原料,勢必占用大量耕地和糧食,如果大規模依靠進口,又可能形成新的依賴。同時,袋子成分安全性存疑。不少可降解塑料袋易破、不耐用。為此,一些生產者會加各類添加劑,就可能對環境產生新的影響。
此外,還有不少“偽可降解”塑料袋充斥市場,讓普通消費者眼花繚亂。
所以,專家建議,當資本熱錢正在涌向“可降解材料”,商超正在忙著把塑料袋替換成可降解型以及當公眾抱怨購袋成本增加時,不妨給“可降解”降降溫。建議發揮政策引導作用,讓實踐重新回到“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上來。在這條軌道上,商超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給自備袋子的消費者適當獎勵等。
關鍵在于培養環保生活習慣
隨著禁塑令的推行,是否應鼓勵使用其他材料的一次性制品?毛達認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家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也就是說,限塑不是不用塑料,而是針對一次性和有健康風險的塑料制品。如果人們家里還囤了不少傳統塑料袋,那么把它們當作耐用品來長期使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毛達表示,限塑行動應考慮得更長遠,需要減少的是各種材質一次性制品的消費。無論是陶瓷的,還是塑料的,只要是一次性的,都要加強總量控制。
2016年出臺的《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環保購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毛達認為,其實減少使用的不只是一次性塑料制品,而是一次性日用品。如未來能出臺更詳細、針對所有材質一次性制品的綜合性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上,再來思考在一次性制品的剛需使用場景中,如何用更環保的材料作為替代。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實現環保依然任重道遠,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在可降解塑料袋的外包裝說明里,常常能看到“堆肥條件”四個字,意思是可降解也是有條件的,需要通過堆肥處理才能實現有效分解。直接丟棄可降解塑料袋和直接丟棄普通塑料袋同樣不環保。還是要從源頭上減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培養環保的生活習慣,試想一下,大家去喝奶茶的時候自己帶可重復使用的吸管,將是一件非常環保的事情。
上一篇:六月鮮的健康宣言:減鹽應是未來醬油標配
下一篇:山東完成食品安全“十三五”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