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10:44 瀏覽量:11433 來源:中國食品報
2021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市場監管法律制度不斷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升、執法監督效能不斷強化、法治宣傳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在堅守食品安全底線的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夯實市場監管法治建設基礎
推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第一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全面修訂,完善反壟斷相關制度,明確反壟斷制度在平臺經濟領域的適用規則,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提供更加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報請國務院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整合現行關于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第一次統一了各類市場主體登記制度,為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促進創業創新、維護市場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
促進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一是加快質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持續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立法工作。修訂《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中國質量獎管理,發揮政府質量獎引領促進作用。制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規范檢驗檢測機構從業行為,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會同生態環境部出臺《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三是制修訂《食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等規章,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基礎。
規范網絡交易行為,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一是制定出臺《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聚焦網絡交易新業態監管中的突出問題,細化交易規范和監管措施,為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提供法律依據。二是發布《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加快制定《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互聯網平臺分類分級指南》《互聯網平臺落實主體責任指南》,努力塑造競爭有序的線上線下市場生態,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和消費者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三是積極推進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規范預付式消費行為,建立健全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制度。
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力度
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一是推動營商環境規范便利、透明、可預期。報請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推動改革全面實施,降低市場準營門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編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權責清單和執法事項清單。二是推動市場主體創新。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效,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3.4個月,商標注冊審查周期穩定在4個月。開展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搶注專項整治。三是完善信用監管制度。修訂《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規定》,印發《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的實施意見》《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
有力有序推進公平競爭治理。一是完善競爭監管機制。推動制定《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形成公平競爭頂層設計政策框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加掛“國家反壟斷局”牌子,新設3個反壟斷司局,組建競爭政策與大數據中心,進一步充實反壟斷監管力量。二是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查處壟斷案件175件,比上年增長61.5%,罰沒金額235.86億元;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723件,比上年增長53%,其中禁止1件、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4件。三是優化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糾正各類政策文件1500余件,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46起。
堅決守住安全底線。一是食品安全穩中向好。深入推進“十大攻堅行動”,建立校園食品安全亮牌督辦機制,開展農獸藥治理3年行動。建立食品安全責任約談、重大事項督促落實、風險會商等機制。充分發揮抽檢監測事前預防作用,完成四級抽檢695萬批次。從嚴打擊懲處“瘦肉精”“兩超一非”、農藥違禁、冒充特食等違法行為。升級打造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2.0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公示專區。二是藥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增強。三是特種設備安全治理不斷深化。推進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共檢查單位109.6萬家,發現隱患50.2萬個,下發安全監察指令書15萬份,封停設備2.2萬臺(套)。四是工業產品監管持續加強。印發《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1年版)》,對48.7萬批次產品開展抽查,對21類網售產品開展國家監督抽查。
加強民生領域綜合執法。一是“鐵拳”行動形成聲勢。共查處民生領域8類重點案件9.4萬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公布159批典型案例。二是聯合開展2021網劍行動,督促平臺刪除違法商品信息113.4萬條,責令停止平臺服務的網店2.5萬個次,查處涉網案件2.2萬件。三是查處非法醫美廣告、直銷虛假宣傳、非法傳銷、侵權假冒等各類案件93.5萬件。持續強化口罩等防疫產品常態化監管。四是鞏固深化市場監管領域“掃黑除惡”成果,扎實推進“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守護戎裝”等專項行動。五是扎實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全國12315平臺、電話、傳真、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咨詢2381.2萬件,比上年增長11.8%;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5.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全面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持續推動“線下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承諾”。
努力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突出重點普法。一是持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在全系統的宣貫。二是制定市場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八五”規劃,推動普法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三是強化民法典、行政處罰法、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等重要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做到同步發布、同步解讀。
突出全程普法。一是建立法律法規集中統一公開工作機制。完成現行有效市場監管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梳理,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標準統一公開。截至2021年底,通過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主動公開法律25部、行政法規162部、部門規章252部。二是做好執法宣傳。在相關網站開設“反壟斷執法”專題,展示反壟斷工作成效。開設“鐵拳”行動曝光臺,集中曝光各地查處的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典型案例。三是抓住關鍵宣傳節點。在世界計量日、世界認可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質量月、國家憲法日等時間節點,開展針對性普法。
突出能力建設。一是結合各條線工作職能,在培訓班中安排行政處罰法、反壟斷法、產品質量法等課程。編制《市場監管系統干部學習培訓系列教材》,系統介紹市場監管法律體系及各業務條線法律法規。二是舉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法制機構負責人培訓班,開設“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解讀”“反壟斷法的實施”“反壟斷總論”等專題,進一步提高市場監管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組織第二屆市場監管法律知識競賽,共有33.8萬名市場監管干部參加,在線答題超過100萬人次。四是制定《市場監管總局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法律專家庫和公職律師、法律顧問在重大決策、重大執法活動中的作用。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