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10:32 瀏覽量:13165 來源:中國食品報
今年,一些飲料愛好者注意到,康師傅、百事可樂的個別款飲料外觀有了變化,撕去了色彩鮮艷的標簽薄膜,僅留下透明的塑料瓶身。品牌方表示,此舉主要是出于環保考量。然而長期以來,消費者都習慣從飲料瓶身的包裝標簽上獲知配料、成分、保質期等信息,并判斷商品是否為正品。“裸包裝”飲料消費者能接受嗎?
今年一季度,康師傅宣布,發布首個以低碳環保理念的無標簽PET瓶包裝,應用于兩款經典產品——檸檬味冰紅茶與無糖版冰紅茶。新包裝去掉了原先花花綠綠的塑料標簽,僅憑黃、黑兩色瓶蓋區分口味,產品名稱和生產日期等基礎信息通過激光打印技術雕刻于瓶身,保證了產品信息的透明化。
隨后,百事中國官微也宣布,將上市首款“無瓶標”百事可樂。這次創新依然保留了百事可樂經典的藍色瓶蓋,但瓶身與瓶蓋處分別去除了塑料標簽與油墨打印,將“百事可樂PEPSI”與圓形商標以浮雕工藝呈現于瓶身,產品名稱與保質期等信息同樣采用了激光技術打印。
事實上,不少飲料品牌近年已在海外市場試水無標簽包裝。在日本市場,朝日飲料公司、雀巢日本等,先后推出無標簽PET瓶裝咖啡。韓國市場上,也有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無標簽PET瓶飲料。
去標簽飲料如何獲得商品信息?礦泉水品牌依云在無標簽瓶上創新地使用了浮雕式的標志,把產品信息直接刻在了瓶身,讓消費者可以直觀地看出這是依云品牌的礦泉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為去掉標簽而造成的品牌自身辨識度降低問題;可口可樂在韓國推出的無標簽PET瓶裝飲料,通過在線渠道獨家銷售,產品相關信息列在二次包裝上,并且以不同瓶蓋的顏色來區分原味可口可樂和零度可口可樂兩種;雀巢日本的無標簽咖啡,則以每箱12瓶的形式整體銷售,成分、名稱等標識被印制在箱體,回收標志被壓印在PET瓶身,瓶蓋上的標簽則注明了產品類型。
在國內市場,康師傅和可口可樂有類似操作,某電商平臺的康師傅無標簽冰紅茶銷售頁面,評論區里,消費者褒貶不一。有人坦言:“說實話,無標簽真的很像假貨。”也有人表示支持:“沒有那層包裝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有點小清新。”“國內首款沒有標簽的飲料,打破傳統思維束縛。”
市場上的無標簽款飲料仍非主打。一方面,針對檸檬味冰紅茶與無糖版冰紅茶,康師傅不僅推出了無標簽款包裝,也同步發售“有標簽款”,標簽膜上印制著代言明星的肖像。另一方面,在某電商平臺搜索“康師傅無糖冰紅茶”,搜索結果排名前20的商品均為“有標簽款”;搜索“百事可樂無標簽”,搜索結果僅有1個商品鏈接。可見,無標簽瓶裝飲料仍處于試水階段。
推出無標簽瓶裝飲料的原因,各大品牌方口徑一致:為了環保。
市面上大多數飲料瓶身為PET材質,瓶蓋多為PP材質,可循環再生性較好,實際的回收價值和回收率都較高。例如,透明的PET塑料瓶可被二次加工為滌綸等化學纖維,進而制作成雨衣、雨傘、布袋等。
而包裹塑料瓶身的標簽,則主要用PET、PVC和PE材質。以PVC為例,其循環再利用價值比較低,且工藝不成熟,因此很難被單獨回收利用,最終往往被填埋或焚燒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推出無標簽瓶裝飲料,確實能減少難以循環利用的PVC材料使用量。”安徽省合肥市善水環境保護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張登高說。
此外,環保機構“擺脫塑縛”總干事鄭雪指出,現有研究和實踐表明,若PVC物料混入回收再造過程,會污染其他物料,影響瓶身和瓶蓋的再生,降低再生塑料的品質。因此,飲料品牌選擇撕掉標簽,能減少回收工序,節約再利用成本,提高瓶身的回收利用率。
張登高提醒:“飲料無標簽后,也要注意盡量少在PET瓶身直接噴印產品信息,因為回收再加工時,清洗瓶身油墨會增加工序,并產生需要二次處理凈化的廢水。如果確有需要,建議盡量選擇更加環保、易清洗的噴印材料。”
(陳妍凌)
上一篇:嚴守健康底線 促進行業發展 新式茶飲期待走向“長紅”
下一篇:健康價值提升咖啡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