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09:50 瀏覽量:10947 來源:中國食品網
當博物館里的生物標本因技術限制無法走進山區課堂,一群科研工作者用創新打破壁壘。
近日,由四川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四川大學孫群教授和四川省微生物學會會員周智威博士領導的四川大學微生物藝術平板團隊,發布新型微生物平板標本長效保真技術,通過低鹽抗結晶培養基與紫外線雙波段固化工藝,使平板標本色差控制達國際標準ΔE<1.0,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目睹鮮活清晰的微生物世界。

【技術突破】
在實驗室演示視頻中,研究員對比展示了兩組標本:傳統泛白標本如同"霧里看花",而新技術處理的標本則呈現透亮質感。
團隊首創三重技術路徑:
1.配方革新:以磷酸鹽替代氯化鈉,破解鹽結晶導致的標本模糊難題
2.雙波段UV固化:265nm紫外線殺菌與395nm波段同步固化膠體
3.分子防黃變:BTA分子形成保護層延緩標本老化
三維動畫顯示,經技術處理的菌落可精準繪制"川"字圖案,動態數據驗證其色彩保真度超傳統方法90%。

【教育實踐】
在四川大學博物館、成都七中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新技術已初顯成效。學生們圍聚在展柜前,通過清晰持久的微生物平板觀察菌落形態,有從三星堆古象牙上分離的霉菌菌株,由從南海海馬冷泉分離的嗜壓細菌,以及從四川玉米地里分離的植物病原菌等。
指導導師孫教授指出:"每份標本都是穿越時空的使者,我們以敬畏之心突破技術瓶頸,讓古老物種在時光中'定格',微觀生命在方寸間'綻放'。"團隊計劃向阿壩、涼山等鄉村學校捐贈標本教學包。

【公益愿景】
"這項發表于《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的研究只是起點",團隊在視頻結尾手持平板標本板致敬。一場跨越數百公里教育鴻溝的行動正式啟動——這些會"說話"的標本板將翻越群山,成為山區課堂里"沒有圍墻的自然博物館"。
上一篇:黨建動態:四川省微生物學會、四川農業大學資源學院聯合開展“深耕”活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下一篇:中國盛唐·國賓酒莊斬獲2025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三項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