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观看黄色av,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麻豆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要聞 > 正文

中國首個“鎮改市”——龍港崛起的啟示/李后強

2025-10-08 23:04   瀏覽量:12715     來源:中國食品網

  李后強:中國系統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

  今年中秋節專門對浙江省轄縣級市——龍港進行了實地調研,隨便走訪了蒼南縣炎亭鎮、大漁鎮和168黃金海岸線,對龍港崛起印象深刻、感觸甚多。1983年10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建立龍港鎮,1985年4月增設龍港區。1992年3月撤銷龍港區及其所轄鄉,成立新的龍港鎮。2019年8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龍港鎮,設立縣級龍港市,為全國首個鎮改市,由浙江省直轄,溫州市代管。龍港市是不設街道和鄉鎮的縣級行政區域。龍港自建鎮至設市期間,先后獲得聯合國開發署可持續發展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 、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鎮 、全國文明鎮等榮譽,分別被授予中國印刷城、中國第一農民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等稱號。龍港面積183.99平方千米,有102個社區,常住人口為47.68 萬(2024年),2024年生產總值(GDP)443.73億元。

  第一 龍港市的主要產業

  龍港市形成了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為支撐,未來產業為引領的多元化產業體系,正在強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傳統支柱產業——

  1. 印刷包裝。龍港被譽為“中國印刷城”,印刷包裝是傳統優勢產業。產業鏈完整,涵蓋印刷、包裝材料、設備制造等環節。近年來,積極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2. 新型材料。已成為龍港的第一主導產業,2022年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主要產品包括環保型聚酯薄膜、功能性薄膜、可回收和可降解材料等。

  3.綠色紡織。擁有較為完善的紡織產業鏈,涵蓋紡織原料、面料生產、服裝加工等環節。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傳統紡織向高端化、綠色化升級。

  (二)新興培育產業——

  1.生命健康。發展重點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支持措施是引進高能級創新平臺,吸引專業人才和項目。

  2.高端裝備制造。有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精密儀器等。依托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產業鏈配套,吸引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落戶。

  3. 新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引進了國電投新能源5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量產基地等重大項目。

  (三)未來布局產業——

  1. 人工智能。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產業智能化升級。

  2. 低空經濟。無人機研發制造、低空物流、空中旅游等。

  3. 量子科技。成立了北大-龍港高端量子科技聯合實驗室,開展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

  (四)特色產業——

  海產品加工。瀕臨東海,水產資源豐富,盛產多種海產品。制定了海產品全產業鏈發展規劃,推進海產品深加工,提升產業附加值。

  龍港市的崛起,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樣本。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到農民集資建設的“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再到全國首個“鎮改市”的縣級市,龍港的每一次跨越,都深刻詮釋了思想解放、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的內在邏輯。特別是龍港在產業、人口、GDP等維度的躍遷,不僅是一個地方的崛起史,更是中國新型城鎮化路徑探索的生動實踐,為全國特大鎮突破“小馬拉大車”的發展困局提供了寶貴啟示。

  第二 創造從“國字號”金名片到現代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

  龍港的產業發展,是一部依托資源稟賦、敢于創新突破的奮斗史。建鎮之初,龍港便敏銳地抓住了改革開放初期市場對印刷品的巨大需求,率先開放土地有償使用,吸引全國各地的農民“自帶口糧、自帶資金、自帶技術”進城辦廠。這種打破城鄉二元壁壘的“農民造城”模式,迅速催生了以印刷包裝為核心的產業集群。憑借強大的市場活力和產業集聚效應,龍港相繼被授予“中國印刷城”“中國禮品城”“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國臺掛歷集散中心”等四張“國字號”金名片,產業規模和影響力在全國同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龍港并未止步于傳統優勢產業的輝煌。進入新時代,面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龍港以思想解放為先導,主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撤鎮設市后,龍港市獲得了與縣一級同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這為統籌規劃產業布局、引導產業升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空間。龍港市緊扣“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將有限的行政資源精準投向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設立“政務客廳”“人才客廳”等創新服務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現代產業項目落地。同時,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推動傳統印刷包裝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9.49億元,較2018年的305億元實現了顯著增長,這背后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動能不斷涌現的有力證明。龍港的實踐表明,產業發展的根本在于解放思想,敢于打破路徑依賴,勇于擁抱變革,將傳統優勢與現代產業體系相融合,才能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第三 創造從“農民進城”到“人的城鎮化”的深刻變革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龍港的發展,本質上是一部“人的城鎮化”歷史。1983年設鎮之初,龍港就以“允許農民自理口糧、購地建房、遷戶口進鎮”的超前政策,打破了城鄉戶籍壁壘,開創了“農民集資建城”的先河。這一大膽的制度創新,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農民涌入龍港,他們既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也是城市發展的受益者。短短數年間,龍港便從一個灘涂邊的小鎮,發展成為常住人口超過37萬的現代化城市。這種由市場力量和民眾自主性驅動的人口集聚,其速度和規模在中國城鎮化史上極為罕見。

  撤鎮設市后,龍港的人口發展面臨著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的新課題。如何讓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務,是“人的城鎮化”的核心。龍港市以改革為抓手,通過“市管村居、分片服務”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治理和服務效率。102個社區由市一級直接管理,減少了中間層級,使得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能夠更快速、更精準地直達居民。新人民醫院、公共服務中心區、文化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的相繼投用,顯著改善了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質量。這種以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為目標的治理模式,正是思想解放在民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它不再將人口視為簡單的勞動力或消費群體,而是作為城市發展的主體和目的。龍港的經驗深刻揭示,城市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破除制約人的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人力資本支撐。

  第四 創造從“小馬拉大車”到“高效率治理”的經濟奇跡

  (一)GDP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龍港的GDP增長軌跡,是一條在體制機制束縛中奮力突圍、最終實現爆發式增長的曲線。在“鎮”的時期,龍港的經濟體量(如2018年GDP達305億元,財政總收入24.6億元)已遠超許多中西部縣市,但其作為鎮級行政單位,所擁有的管理權限、資源配置能力和財政自主權卻極為有限。這種“小馬拉大車”的困境,嚴重制約了其對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升級的投入能力,成為發展的“天花板”。

  (二)“鎮改市”是龍港GDP實現躍升的關鍵轉折點。這一改革,本質上是通過行政層級的提升,實現了思想的大解放和制度的大突破。龍港市成為全國唯一不設鄉鎮、街道的縣級市,實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全市僅設置15個黨政部門,機構數量比同類縣市減少約60%;編制總量壓縮40%以上,嚴格遵循“不違規新建樓堂館所、不增加行政編制、不增加三公經費”的“三不”原則。這種“小政府、大服務”的模式,將節省下來的行政成本和編制資源,最大限度地投入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中。

  (三)高效的治理體系極大地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3年,龍港GDP從305億元增長至409.49億元,年均增速可觀,這充分證明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紅利。龍港的GDP增長并非依賴大規模的政府投資拉動,而是源于治理效能的提升和市場活力的釋放,這為探索一條集約、高效、可持續的城鎮化發展道路提供了范本。

  第五 龍港發展的主要啟示

  回望龍港40年的發展歷程,其成功經驗可以歸結為三點核心啟示。

  (一)思想解放是關鍵。無論是建鎮初期打破戶籍和土地制度的“農民造城”,還是撤鎮設市時推行“大部制、扁平化”的全國首創,龍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敢為人先、勇于突破的思想解放。它敢于挑戰既有的行政管理體制,敢于打破“鎮”與“市”的固有藩籬,這種“破”的勇氣和“立”的智慧,是推動一切變革的原動力。

  (二)經濟發展是硬道理。龍港的一切改革和探索,最終都服務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從印刷產業的集聚到現代產業集群的構建,從吸引人口到提升公共服務,其核心目標始終是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放眼全市,龍港的街名幾乎都與經濟有關,比如“發展橋”“高科路”“物流大道”“產業大道”疏港大道“等等。實踐證明,只有經濟實力上去了,城市才有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務,居民才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改革的成果才能得到鞏固。

  (三)對外開放是根本路徑。龍港的發展,本質上是一個不斷開放、不斷融入更大市場體系的過程。從最初對全國農民開放,到如今作為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交匯處的重要節點,龍港始終以開放的姿態吸納人才、資本和技術。它的發展不是封閉的內循環,而是依托溫州深厚的民營經濟基礎和浙江沿海的區位優勢,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這種開放性,是其保持發展活力的源泉。

  龍港市的崛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越性的生動體現。它證明,在堅持黨的領導和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下,只要敢于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創新,堅定不移地發展經濟,擴大對外開放,即便是從最基層的鄉鎮起步,也能創造出令人矚目的發展奇跡,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智慧與方案。(2025年10月8日于浙江省溫州龍港市)

分享到:

上一篇:宜賓:“詩酒風流”的千年文脈圖譜
下一篇:根深葉茂 家風流芳——參加溫州蒼龍湯氏文化交流活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