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15:17 瀏覽量:28296 來源:四川在線
“不可抵擋的美食,1分45秒雷四孃出鏡……”11月17日,茍科的朋友圈在最近2個月里,第5次提到了雷四孃蛋烘糕。作為時代餐創矩陣聯盟(孵化器)創始人,茍科賣力地為聯盟品牌打call。
生于1978年,與改革開放同歲的茍科,從部隊退役后,選擇了餐飲創業。
從一個餐館的老板,變身餐飲矩陣聯盟創始人;從一個品牌,到搭建餐飲品牌矩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中,他先是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然后結合自己這些年創業的經歷,現在他正致力于另外一個新夢想——搭建一個餐飲企業“傳幫帶”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餐飲”。

初創業進軍成都 “吃貨”慘遭“滑鐵盧”
茍科出生在有“吃在四川,味在嘉州”的樂山,他的家鄉五通橋牛華鎮以吃串串香、吃魚而名聲在外。但他的第一次創業,卻選在了成都。
進入新世紀,作為省會城市的成都,消費水平較其他地級市有明顯的優勢,“跟老家比起來,成都餐館多,喜歡‘下館子’的人也多”。
雖然民以食為天,但不同時代的經濟發展水平、物資供應保障、餐飲消費習慣等差異巨大。
茍科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5毛錢一碗的豆腐腦能讓少年時期的他高興好一陣,“串串算是很奢侈的事了,逢年過年才能吃上。”因為從小是“吃貨”,茍科退伍后,選擇了餐飲創業,理由很簡單,“餐飲是一個不會衰敗的行業”。
2006年建軍節,經過一番籌劃,茍科和戰友合伙經營的大河壩漁府開張了。說起開業不久的經歷,茍科略帶自嘲的口吻說,“在開業的第11天,我就做到了店里1桌客人都沒有。”
開局不利給茍科無異于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他拉著戰友直接去了理發店:剃光頭。“削發明志,誓要把生意做起來。”隨后,茍科親自帶著員工上街發傳單,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那個時候,點對點地宣傳。不久,漁府的生意逐漸好轉起來。
直到2016年時,受市場大環境影響,成都餐飲市場消費逐漸由高端轉向中低端,大河壩漁府因定位高端生意難以為繼,茍科決定關店,換種思路做餐飲,打造新創項目“巴色魚撈”。
在這10年間,茍科說,他先后還嘗試了火鍋、湯鍋等餐飲項目,均是抱憾退場,“我是屢敗屢戰,持續創業”。每次失敗都收獲了不一樣的經驗,這是個難得的財富。
堅守世界美食之都 創新出四項國家專利
軍人出生,骨子里始終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在結束大河壩漁府營業的2016年,茍科便打造新創項目“巴色魚撈”。
身處世界“美食之都”,他堅信在成都這個巨大的市場中,總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數據顯示,2008年成都餐飲住宿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3億元,在西部城市中名列首位。
另據川報全媒體集群MORE大數據工作室今年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成都的火鍋店數量達到12793家,約等于北京(9330家)和廣州(3723家)兩大城市的總和,是上?;疱伒陻档?倍多。
成都的消費水平、市場容量、競爭程度可見一斑。
為了贏得競爭,茍科在經營“巴色魚撈”中,團隊研發出了以藿香作為鍋底的湯鍋,涮烤結合,還獲得四項國家專利。一下子,“巴色魚撈”火了,成為一些“好吃嘴”的最愛。
此時,“巴色魚撈”的火爆,并沒有“冷凝”茍科的思考。時光雖已遠去,但喜歡復盤的茍科一直在思考2006年首戰失利的原因,“成都餐飲市場一直都比較繁榮,問題出在餐飲創業者沒有經驗,沒人帶。”
“創業路上坑多,沒有引路人,試錯成本就會很高。”就在那個時候,茍科心里萌發了關于餐飲創業幫扶平臺的念頭。
直到建立了標準化流程、開發好后端供應鏈的“巴色魚撈”大火,茍科覺得時機成熟了,“成立一個機構和平臺,讓餐飲創業者避開陷阱,少走彎路,我想把成功經驗分享出去”。
走“雙創”之路 建孵化器助力餐企創業
2014年國家層面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后的數年,選擇餐飲行業創業的人越來越多,這也為成都餐創平臺提供良好基礎。
今年6月,茍科與合伙人四川川娃子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唐磊,聯合成立了四川時代餐創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搭建餐飲投資、孵化、加速為一體的平臺。

這一平臺還與四川新希望調味品有限公司、草根知本集團達成合作,聚力優勢資源,向下游成長型餐飲企業進行輸出。同年,茍科與巨海教育集團形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了時代餐創商學院,為企業賦能。
餐飲企業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是現象級的餐飲,俗稱網紅店。二是強運營管理公司,比如海底撈,西貝。第三是平臺型公司。
孵化器如何運作?聯盟如何發揮優勢?當下做餐飲的門檻高了,資金、品牌、產品、創新各個維度都得跟上。“十項全能不容易,需要借力發展。”茍科說,現在時代餐創主要分為兩塊業務,一是內部孵化全新品牌,二是整合、包裝已有的非標準化項目。無論是何種類型,都是希望孵化的品牌做大做強。
現在,時代餐創已經形成運營中心、招商中心、供應鏈中心、推廣中心、財務中心、行政中心、人資中心、商學院等幾大板塊。各板塊緊密合作,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助推新項目的發展。
在茍科老家牛華鎮經營了28年的雷四孃蛋烘糕,老板雷曉容年過五十,體力不足,女兒又不愿繼承母業,想發展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入時代餐創之后,平臺幫其梳理運營模式,優化升級產品,確立標準化流程,完善供應鏈。重新包裝過的“雷四孃蛋烘糕”有了品牌VI,清晰的運營模式,推廣也跟上了,目前已成為到樂山當地人經常光顧“打卡”的網紅店之一,“下一步,就做加盟。”
除了孵化雷四孃蛋烘糕這種情形外,孵化器的另一個功能,是孵化全新品牌,“通過大數據分析,尋找項目風口,匹配人員、研發產品,迅速建立標準化流程,向市場鋪開。”
截至2018年11月,時代餐創矩陣聯盟旗下共有20個品牌,涵蓋了火鍋、串串、湯鍋、蛋烘糕、米線等各個品類。
為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阿里巴巴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愿景,而為了幫扶成長中的中小餐飲企業,茍科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