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11:55 瀏覽量:2593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近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采用基質栽培的有機姜開始采收,經現場測產,每畝產量約為6750斤。高質、高效、綠色可持續是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小小有機姜正帶來一場農業種植技術和農業發展模式的革命。
基質栽培生姜的產量問題一直是瓶頸。實現規模化種植,首先要完成技術突破。測產當日,隨著有機姜測產結果公布,濰坊市峽山區有機姜產業發展科技總顧問張其錄長長地舒了口氣:“超額完成畝產6000斤的預定目標。”
2014年,張其錄和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負責人孫建濤開始實驗用基質種植有機生姜。“當年種了十幾畝,每畝投入了1300多斤姜種,只收獲了800多斤生姜。”張其錄說。此后經過不斷改良栽培基質配方、種植技術和日常管理,生姜產量開始穩步增加。種植技術成熟后,有機姜生產開始采取承包聯產的發展模式,園區建起高標準物聯網大棚,并統一設施投入、統一技術指導,再由農戶來承包種植。這種農業發展新模式在有機姜種植中獲得成功實踐。
農戶姜言平承包了產業園17個大棚共25畝有機姜。“園區以每斤6.5元的價格對有機姜進行收購,除去每畝1萬元的承包費和1.5萬元的后期生產投入,每畝純收入將近兩萬元。”姜言平說,25畝有機姜純收入將達到近40萬元。農戶增收的背后,依托的是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基本不用殺蟲除草,澆水時在家里撥個電話,棚里的機器就自動完成,經常好幾天不用過來看。”姜言平說,園區對有機姜進行回收,不僅免除了后顧之憂,也省了租賃姜窖儲存生姜的麻煩。
有機姜優質優價、綠色高效,是峽山區富民強區的主導產業之一。2019年,峽山區出臺《關于推進“三個一萬畝”建設加快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的實施意見》,決定利用3年時間做強做大有機菜、有機姜、黑木耳三大特色產業,打造高端農產品供應區。
濰坊市峽山區農林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機姜產業發展將以有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為龍頭,突出專利技術優勢,逐步引導大姜產業從傳統種植模式向高質集成模式轉變,充分利用工商資本下鄉、農商行低息貸款,發動農業園區、合作社、經營大戶等在各街道建立高標準生產基地,按照基質栽培模式,加快有機生產模式的復制推廣。孫建濤表示,將進一步強化技術指導培訓,提高產品深加工附加值,拓展有機生姜銷售市場,完善企業、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新機制,實現企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劉家東 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