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15:55 瀏覽量:12449 來源:中國食品報
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數商興農”,即發展數字商務振興農業。“數商興農”其內涵包括引導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提升農產品物流配送、分揀加工等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發展智慧供應鏈,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等。
2021年,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數商興農”行動。今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領頭雁”激發群眾參與活力
借著“數商興農”的東風,越來越多年輕的技術人才走進鄉村,在這里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養蜂協會會長劉元杰認為,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留在鄉村,幫助當地村民共同致富,是最值得關注的事。做好電商帶貨,需要有豐富的創意想法,必須吸引更多人才。大家在縣里的鄉村振興直播基地進行新媒體運營、電商營銷等方面的技術培訓,不斷總結問題和經驗。未來,我們還會打造自己的農副產品品牌,搭建起完整的產銷鏈條,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就業增收。
同樣立志在“數商興農”領域取得一番作為的,還有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的返鄉創業青年周正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佛坪縣決定以發展數字經濟為抓手,推進“數商興農”。周正亞看準了這個機會,決定回鄉將農村電商事業做起來。2022年,佛坪縣啟動“電商陪跑”計劃,阿里公益邀請專業電商運營人才,手把手扶持當地電商發展。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高泉,帶著豐富的互聯網和電商從業經驗,來到佛坪縣培育當地電商人才,幫助他們進行產品開發和銷售。
而今,越來越多地方開始重視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給予政策支持,并采取“公益+市場”的培訓方式,全面提升農村電商人才的綜合能力。
比如黑龍江省肇東市依托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產業園、昌五鎮昌盛村網紅直播基地等平臺,通過授課、培訓、實操等形式,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青年、鄉村群眾和退伍軍人提供免費培訓機會,打造出當地的電商人才“孵化器”。山東省聊城市印發了《聊城市農村電商突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對創業、再就業、轉移就業人群以及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初加工企業營銷人員開展多層次農村電商培訓。聊城市農村電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出臺的《聊城市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若干政策》,鼓勵電商從業者、直播帶貨主播在聊城市開展經營活動,鼓勵聊城市培訓機構培育帶貨主播等。
快遞下鄉創造電商銷售空間
“數商興農”帶動農村“新基建”建設,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物流配送、分揀加工等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對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具有積極意義。
最近,正是春茶上市的旺季。喜歡品茶的人,往往在意春茶的新鮮度。茶的產地一般分布在山區,無論是滇南山區的普洱茶,還是浙東丘陵的龍井茶、福建武夷山的巖茶,要讓茶葉更快地送到消費者手中,高效的鄉村物流必不可少。
“傳統的茶葉流通環節時效性弱,難以保障茶葉品質。”京東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公司在全國六大茶葉主產區布局,將快件攬收點開到了茶山上,通過產地直發的方式,提升春茶的攬收效率,讓茶農、茶商少跑路。同時,在華東、華中等地新增航空線路,實現了運輸時效的整體提升。
不僅是春茶,如今,產自內蒙古的牛羊肉可以實現全程冷鏈配送;來自山東的櫻桃、廣西的荔枝等“嬌氣”的鮮果,也能實現“當日達”“次日達”。這背后,都離不開近年來農村地區物流水平的大幅提升。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累計建成了990個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27.8萬個村級快遞服務站點,全國95%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全覆蓋。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數商興農”行動著眼于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物流配送和農產品電商化,能夠促進產銷銜接。“數商興農”與“快遞進村”工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等結合,將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的覆蓋面。
例如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正在積極推進電商平臺與農業、農村、農民的深度融合。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上,華坪縣整合電商及物流企業、供銷和郵政等資源,建成了1個縣級倉儲物流中心、8個鄉鎮物流中轉站和30個村級物流站點,延伸物流服務觸角;引入多家快遞企業入駐服務站,加快實現快遞物流覆蓋到村、到組,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一張網”。去年,華坪縣物流中心轉運發送的芒果、西瓜、柑橘等農副產品達37萬噸。便捷通達的物流系統,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增收。
歐陽日輝表示,“數商興農”行動將全面加快農村“新基建”,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健全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深入發展縣鄉村三級物流共同配送,貫通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同時,能推動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全面促進農業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助力農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
數據顯示,去年,華坪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4.7億元,同比增長16.91%;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0.56億元,同比增長30.23%。華坪縣新建立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集電商展銷、電商運營、入駐企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打造的網絡直播基地,吸引了大批當地企業入駐。華坪縣金芒果公司負責人表示,網絡直播基地能夠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技術支持、電商培訓、產品對接等服務,這種一站式、全流程的電子商務服務資源,幫助公司獲得優質訂單。
“平臺+農戶”滿足市場需求
農產品銷售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民。酒香也怕巷子深。精耕細作生產出來的特色農產品怎么才能賣出去?賣個好價錢?這一邊是農民在尋找農產品的出路,而另一邊消費者也很希望能夠買到優質農產品。好在現在有了電商平臺,網絡為在四面八方的特色農產品和天南地北的消費者之間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銷售通道。新疆阿克蘇的蘋果、黑龍江五常的大米、陜西柞水的木耳,無論離得有多遠,消費者一鍵下單,各地的優質農產品就送貨上門了,感覺生活品質大大提高。
“整羊售賣,1斤30多元,但要分出羊腩、羊腿,就能賣到40元。”在寧夏高沙窩鎮李莊子村,村民郭翠燕在羊圈里一邊攪拌飼料,一邊說,“分開賣,最早還是直播間觀眾提的要求。”
在當地,整羊售賣長期以來是主流,但郭翠燕直播帶貨時發現,“整羊價格高,而且分割、烹飪不便,不少買家只想要少量購買,嘗嘗鮮。”顧客需要,再加上利潤空間夠大,郭翠燕合計后,和鎮里的屠宰廠合作,開始對羊肉進行初步加工。
隨著銷量越來越大,她又購買了真空包裝機,還找人設計了產品包裝。“10斤1箱,包裝精美,提著也方便。”郭翠燕說。她的養殖規模快速擴大,成了村里有名的“帶貨達人”。
事實上,隨著電商渠道的興起,銷售產品的內容正在悄然改變。如今,灘羊的精細化分割售賣已成常態。與此同時,更多專業化的電商平臺參與其中,孕育出新的商業模式。
“農村電商常常是個體經營,規模小、專業性弱、穩定性差,在我們平臺電商看來,那已經是老打法了。”西鮮記創始人張立非對數字商務感觸頗多,“互聯網銷售,要滿足新零售體系安全、精細、快捷的供應需求,這正好是我們平臺企業的優勢。”
“平臺+農戶”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利益鏈,擁抱鄉村電商產業,如今在當地也是一大趨勢。
從“自家生產什么賣什么”到“市場需要什么生產什么”,數字技術幫助生產者瞄準市場調結構。如今,鹽池全縣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帶動灘羊養殖合作社、家庭農場近500家,81個標準化養殖示范村建立起來,農產品專業化程度的加深,也進一步拓展了市場份額。
(本報綜合整理)